诸位可知道袁崇焕,袁督师?
赵子龙话题一转,开门见山地问道。
孙传庭立即回答:袁督师镇守辽东,曾取得宁远大捷,可是当世难得的帅才。
众人纷纷附和,袁崇焕在这个时代还是个名人。
确实人才难得,只是可惜啊,
赵子龙叹息道:我得到消息,袁督师当下的处境可不太妙。
“崇祯皇帝性格刚愎多疑,而且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听信了被俘太监带回的“情报”,对袁崇焕“通敌叛国”一事可是深信不疑,”
“在己巳之变围城期间,袁崇焕部队的驻扎和行动被误解,京城百姓普遍认为是他引来了敌人。当他下狱时,“京城上下,无不为袁崇焕有可杀之罪,无不颂皇上神圣之明”。在这种群情激愤的舆论环境下,任何营救行动都会被视为“同党”,都会被视为敌人。”
“而且,袁崇焕此前擅杀毛文龙时,已经得罪了阉党残余势力以及毛文龙的旧部。再加上他性格刚直,在朝中树敌不少。因此当他落难时,除了少数官员为他求情外,大部分官员要么落井下石,要么明哲保身。导致他在政治上非常孤立。”
“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要想通过朝堂来营救他,基本没有可能,”
“至于在京城中,到由锦衣卫看守的诏狱中劫狱,那难度更是极高,无异于攻打皇宫。”
赵子龙从各方面分析了营救袁崇焕的难度和可行性,几乎没有可能。
众人也不由面色阴沉,情绪低落。
曹变蛟急问:主公,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众人不语,觉得赵子龙说的很对,只是心理上无法接受而已。
赵子龙点点头:袁崇焕确实是难得的将才,若能救下,对我们肯定大有裨益。而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如果能救下袁崇焕,也是向天下人表明我们重视人才的态度。
柳如烟提出疑虑:可是主公,袁崇焕对朝廷忠心耿耿,就算我们救了他,他也未必愿意归顺。
这我明白。
赵子龙不以为意:救他,也未必就非得让他归顺,结个善缘也不错。况且,让他活着,也是对朝廷的一个警示!
“但是现在,我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事也只能以后再说了,”
议事厅内的气氛一时间寂静而沉重。
赵子龙环视众人,话锋一转:既然营救袁督师暂时力有未逮,我们不妨先做好自己的事,发展才是硬道理。沈部长,海军最近的训练情况如何?
沈廷扬立即起身禀报:回主公,海军已按计划完成第一阶段训练。三十一艘战船均可投入实战,其中十艘配备了新式火炮,射程和精度都远超以往至少二成。另外,按照主公的要求,我们还特别训练了登陆作战,以及夜间行动。
很好。
赵子龙走到巨大的海图前,手指点在朝鲜半岛的位置上:既然陆上暂时难有作为,我们就向海上发展。朝鲜现在内忧外患,这可是个软柿子,正是我们出手的好时机。
孙传庭若有所思:主公是想......
没错,
赵子龙深思着,眼中精光闪烁:“在陆地上发展,我们可能面临着要和朝廷正面对抗,现在我们的实力还是太弱,胜率很小,况且,一旦引起朝廷的注意,我们以后的发展也会受限颇多,”
而朝鲜不一样,他向来是大明藩属,如今却暗中与后金勾结,而两家对他又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帮助或者约束。正好,我们借此机会前去劫掠一番,既能补充我们的物资,又能趁机教训教训他们,还能检验一下我们海军的实战能力。
他转向在场的各位将领:这次行动,我亲自带队,沈部长、苏部长随行。孙传庭将军留守基地,负责全局;曹变蛟继续整训陆军;柳如烟要确保情报畅通。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整个基地都为了这次远征而忙碌起来。
在军港,水兵们对战舰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补给。
基地中将最新的弹药和其他物资装载上船,确保万无一失。
每门炮配炮弹一百发,火药要防潮封装。
沈廷扬边检查,边对负责军械的军官嘱咐道:要知道,这次可是长途奔袭,补给一定要充足。
在亲卫军营区,刘七正在对参战的三十名亲卫军进行最后的战前训话。
这些精锐中的精锐,个个都能以一当十。
记住,我们的任务是突袭和破坏,而不是正面交战……
刘七按照赵子龙的吩咐反复强调:速战速决,不留痕迹。
赵子龙则在自己的指挥室内,与几位核心人员研究作战计划。
根据情报,
苏芹芹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标记:朝鲜在西海岸有三处主要粮仓,分别是黄州、海州和安州。其中黄州规模最大,但守军也最多;海州位置最偏僻,容易得手;安州则靠近港口,便于运输。
苏芹芹补充道:最近朝鲜内部也不太平。国王李倧与权臣金自点明争暗斗,各地守军大多观望,应该不会产生全力抵抗的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