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藏好了吗?”他急切地问。
苏晨摇头:“还有一些爸爸的手稿和标本,妈妈不知道该藏哪里。她急得直哭...”
肖霄沉思片刻:“跟我来,我知道个地方。”
他拉着苏晨的手,轻手轻脚地穿过睡梦中的弄堂,来到后院一个废弃的防空洞口。这是文革初期挖的,后来废弃了,成了孩子们捉迷藏的地方。
“这里有个暗格,”肖霄挪开几块松动的砖头,露出一个小空间,“我以前藏画具的地方,没人知道。”
苏晨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发现这里的?”
肖霄笑了笑:“小时候捉迷藏发现的。快,把东西拿来,我帮你藏。”
两人悄悄返回苏家。苏母已经睡下,苏晨轻手轻脚地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是苏教授的一些手稿和几块化石标本。
“这些是爸爸最宝贝的东西,”苏晨哽咽着说,“妈妈说什么也不肯销毁。”
肖霄接过盒子,感觉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些旧物,更是一个家庭的历史和记忆。
回到防空洞,他们小心地把盒子藏进暗格,重新垒好砖头。肖霄还特意撒上些灰尘,做得不留痕迹。
“谢谢你,”苏晨感激地说,“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肖霄摇摇头:“没事。我们得互相帮助。”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弄堂里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声。
“我害怕,”苏晨突然说,“害怕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害怕再也见不到你...”
肖霄看着她泪光闪烁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冲动:“不会的。我一定会回来。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在一起。”
苏晨抬起头,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真的吗?不管时代怎么变?”
“真的,”肖霄坚定地说,“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的约定。”
两人站在月光下,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要以此抵御整个时代的洪流。
第二天清晨,肖霄被一阵喧哗声惊醒。他爬下阁楼,看见父母站在门口,面色凝重。
“怎么了?”他问。
肖母压低声音:“街道来人了,正在苏家检查呢。”
肖霄心里一紧,急忙探头张望。果然,几个戴红袖章的人正在苏家进进出出,苏母站在门口,脸色苍白。
赵主任的声音清晰可闻:“...要提高警惕啊!你们家情况特殊,更要注意影响。那些旧书旧报都要清理干净,不能留任何隐患...”
肖霄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担心那个防空洞的暗格不够隐蔽,担心苏晨会受牵连。
检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红卫兵们搬出了一些旧报纸和杂志,但没有找到更“严重”的东西。最终,他们训诫了一番后离开了。
肖霄长舒一口气,看见苏母虚脱般地靠在门框上,苏晨赶紧扶住母亲。
午后,肖霄趁母亲午睡,悄悄溜到防空洞,确认铁盒子安然无恙后才放下心来。
返回时,他在弄堂口遇见了苏晨。她眼睛红肿,显然哭过。
“没事了,”肖霄安慰她,“东西都安全。”
苏晨点点头,声音哽咽:“谢谢您。妈妈吓坏了,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
两人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弄堂里传来居委会广播的声音,正在播放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我讨厌这样,”苏晨突然说,“整天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肖霄不知该如何安慰她。他自己也感到同样的无助和恐惧。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他最终说,“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等待重逢的那一天。”
苏晨用力点头,眼泪又落了下来:“我等你。无论多久。”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肖霄决定去外滩写生。他需要透透气,需要暂时逃离弄堂里压抑的气氛。
让他惊喜的是,苏晨也偷偷溜了出来,在弄堂口等他。
“妈妈去街道开会了,”她解释说,“我可以出去一会儿。”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朝外滩走去。
六月的黄浦江畔微风习习,暂时吹散了弄堂里的闷热和压抑。江面上船只往来,对岸的浦东还是一片田园风光,与后世的繁华景象相去甚远。
他们找到一个相对僻静的地方坐下。肖霄拿出画夹,开始画江景;苏晨则拿出一本破旧的《代数习题集》,专心做题。
但平静没有持续多久。一阵锣鼓声由远及近,一队红卫兵正在沿江游行,高声喊着口号。
肖霄急忙收起画具:“我们走吧,这里不安全。”
苏晨却按住他的手:“再待一会儿吧。这里至少比弄堂里自在些。”
肖霄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了。他看着苏晨专注的侧脸,突然问:“如果...如果我去了黑龙江,很久不能回来,你会怎么办?”
苏晨抬起头,眼神坚定:“我会等你。然后努力读书,争取当上老师。就像我们约定的那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上海有个女儿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在上海有个女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