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金属箱静静置于身前,李长寿的目光首先落在那枚流光溢彩的“万象星沙”合成样本上。
他并未急于触碰,而是以神识细细感知。晶体内部,那变幻不定的星云并非死物,而是由无数微小的、蕴含着不同星辰道韵的能量粒子,按照某种极其复杂的规律运行、碰撞、衍生,模拟着星辰生灭、星轨变迁的微观景象。
“果然玄妙。”李长寿心中暗赞。虽是人造之物,但其对星辰法则变化的模拟,已然触及到了某种本质。这并非简单的能量聚合,更像是一种动态的、活的“星辰道纹模型”。
他尝试将一缕极其细微的自身星力探入其中。
刹那间,那星云仿佛被注入了活力,运转速度骤然加快!无数种星辰属性的道韵——炽热、冰寒、厚重、锋锐、生机、死寂……如同走马灯般闪现、交融,与他体内的七曜星核产生种种奇妙的共鸣与反馈。
天璇星核光芒大放,疯狂解析着这些变幻的道韵结构;天玑星核则将这些信息与自身对周天星辰的推演相互印证;玉衡星核自发地调和着涌入体内的杂乱道韵,将其转化为滋养……
仅仅片刻功夫,李长寿便感觉自身对星辰属性的理解,尤其是那些较为偏门或极端的属性,有了新的认知。这 synthetic 星沙,竟如同一面奇特的“道韵棱镜”,将他已知的星辰之道折射出万千可能,极大地拓宽了他的思路。
“此物对推演星辰变化、完善自身道域,乃至未来炼制真正的‘星碑’,都有大用!”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枚样本收起,视若珍宝。
随后,他拿起了那卷非纸非帛的星图。神识沉入,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意识被投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立体星海之中!无数星辰按照真实比例与位置呈现,标注着联邦的命名、资源分布、危险区域、星门网络路线乃至部分已探索的遗迹信息。
其详尽程度,远超他之前自行扫描获取的零碎信息。他甚至找到了自己目前所在的这片荒芜星域——位于联邦疆域边缘的“柯伊伯带”外侧,一个名为“尘影星域”的偏僻角落。而那片繁华的核心星域,被称为“银河之心”。
他重点查阅了关于“上古遗迹”和“空间异常”的区域。星图上标注了数十个可疑点,有些位于极度危险的星云内部,有些则靠近黑洞或中子星等极端天体。其中三处被特殊标记,正是光璇17号提及的“未公开上古星阵遗迹”坐标。
一处在“幽冥星云”深处,报告显示该地有强烈的灵魂能量残留与空间褶皱;一处在“破碎星环”中央,疑似存在大型人工建筑群残骸,能量反应古老而奇特;最后一处,则位于一个名为“寂灭黑洞”的引力场边缘,探测到异常稳定的时空曲率,似乎有某种力量在对抗黑洞的吞噬。
“这些地方……确实值得一探。”李长寿将这三处坐标牢牢记住。无论是为了寻找回归线索,还是搜集资源,这些未被完全开发的遗迹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与风险。
最后,他看了一眼那支“生命源泉”药剂,将其妥善收好。此物关键时刻能救急,但他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力量恢复,非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外力。
做完这些,他并未立刻动身前往任何一处遗迹。当务之急,是彻底消化此次收获,并将联邦的“星能科技”理念,与自身的星辰大道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
他重新闭上双眼,心神沉入对“星辉共振疗法”以及星能网络中所见种种应用的感悟之中。
联邦对星辰之力的运用,核心在于“精确”与“系统”。他们通过仪器、算法和网络,将星辰之力这种看似浩瀚无垠、难以捉摸的能量,分解、量化、编程,使其成为可以稳定调用、高效转化的资源。这与修仙界强调“感悟”、“意境”、“与道合真”的路径大相径庭。
“或许,并非孰优孰劣,而是视角不同。”李长寿心有所悟,“感悟天地,是向内求索,明心见性,契合大道本源。而科技运用,是向外探索,解析规律,驾驭万物为我所用。二者并非对立,若能取其精华,融会贯通……”
他开始尝试将这种“精确”与“系统”的思维,引入自身的修行。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引动星力淬体,而是以天璇星核为核心,构建起一个更加精细的“内视监测系统”,实时反馈自身每一处经脉、窍穴、乃至神魂节点的星力流转效率、能量饱和度与细微损伤。同时,以天玑星核推演最优的能量循环路径,以玉衡星核动态调和不同属性星力的配比……
他甚至开始借鉴联邦“星能编程”的思路,尝试以神念为“代码”,勾勒出一些简易的、具备特定功能的“星辰符文序列”。比如,一个专注于“净化”的微型序列,可以更高效地驱除侵入体内的异种能量;一个专注于“隐匿”的序列,能更好地扭曲自身气息与周围光线的折射……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古老的修行理念与新兴的科技思维碰撞,时常让他陷入思维的桎梏。有时过于追求“精确”,反而失了道法自然的韵味;有时尝试“编程”,却又因为对星辰本质的理解不够“数据化”而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求求你们飞升吧,我只想回地球请大家收藏:(m.2yq.org)求求你们飞升吧,我只想回地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