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大总督府,地下密室。
烛火将孙传庭和其心腹幕僚、宣府副总兵张鸿功(已秘密赶回大同)的身影投在冰冷的石壁上,摇曳不定。空气凝重得如同灌了铅。
“鸿功,宣府情况如何?”孙传庭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依旧沉稳。
张鸿功一身戎装,风尘仆仆,脸色凝重:“回禀部堂(对总督的尊称),末将已按您的密令,暗中控制了镇城四门及武库、粮仓等要害,王承胤的亲信大部已被监视或调离要害岗位。柴国柱被困府中,其麾下几个核心将领也已被末将以议事为名,软禁在副将衙门。”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但王承胤毕竟经营宣府多年,树大根深,其嫡系兵马仍控制着大部分营堡。末将动作虽隐秘,恐怕也已引起他的警觉。据报,王承胤今日频繁调动其家丁亲兵,似有狗急跳墙之势。而且…京营那边,似乎也有些异动。”
孙传庭眉头紧锁。京营参将郭友辉是王承胤的把兄弟,其部驻扎在宣府附近,若此时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林如海那边呢?”孙传庭问向幕僚。
幕僚连忙答道:“林御史昨日强行搜查柴府,虽未找到那本关键账册,但也搜出了一些柴国柱贪墨粮饷、结党营私的信件证据。他已拟好弹劾奏章,准备以‘贪酷’、‘跋扈’之罪名,先行参劾柴国柱,试探朝堂反应。奏章今日便会以六百里加急发出。”
“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孙传庭摇摇头,“王承胤和范家根基太深,仅凭贪墨之罪,难以动摇其根本。唯有那本账册,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一旁书案上的那本蓝色账册上,眼神复杂。
“部堂,”张鸿功忍不住问道,“那账册…内容果真…”后面的话他没敢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比你我能想象的最坏情况,还要严重十倍。”孙传庭的声音沙哑,“通敌卖国,资助建虏,任何一条,都够他们凌迟抄家!但…牵扯也太广了。”
密室陷入沉默。三人都明白“牵扯太广”意味着什么。
“部堂,”幕僚小心翼翼地道,“温阁老那边…是否可以先秘奏陛下,陈明利害?或许陛下…”
“不可!”孙传庭断然否定,“陛下性子急,若此时得知,必然震怒,下令严查。但温体仁在朝中党羽众多,消息必然泄露。届时打草惊蛇,王承胤、范永斗等人必定铤而走险,甚至可能勾结蒙古或建虏,酿成边患大祸!我们证据尚不充分,尤其是关于温阁老的部分,仅凭一个印鉴代号,绝无可能撼动其分毫,反而会打草惊蛇,引来疯狂反扑。”
他站起身,在密室内踱步:“当前首要之务,是稳住宣府大局,绝不能引发兵变。其次,必须拿到更多、更扎实的证据,尤其是能直接指向温体仁的铁证!最后,要确保这本账册,能在最关键时刻,万无一失地直达天听!”
“那…我们该如何做?”张鸿功问道。
孙传庭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驱虎吞狼,乱中取胜!”
他看向张鸿功:“鸿功,你立刻秘密返回宣府,对外宣称感染风寒,闭门谢客。暗中则加紧控制军队,尤其是京营郭友辉部,要想办法分化瓦解,或至少稳住他们。一旦王承胤有异动,立刻以雷霆手段镇压!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末将明白!”张鸿功抱拳领命,眼中闪过厉色。
孙传庭又看向幕僚:“你立刻安排绝对可靠的心腹,将这本账册秘密誊抄三份!原本我要亲自保管。一份副本,由你安排不同的路线和信使,伺机送往京城,但不要直接送入宫中,先送到…送到左都御史曹于汴大人府上。”曹于汴是朝中有名的清流领袖,与温体仁素来不和,且刚正不阿。
“另外两份副本,一份藏于府内绝密之处,另一份…”孙传庭略一沉吟,“交给那个王小伟。”
“交给王小伟?”幕僚和张鸿功都吃了一惊。
“此子能从那龙潭虎穴中杀出,夺得账册,绝非寻常戍卒。其身手、胆识、心智,皆属上乘。如今他已成范家、王承胤乃至飞鹞堂的眼中钉,肉中刺,留在总督府,反而目标太大,容易被人暗算。不如将他放出去,作为一支奇兵。他带着一份副本,既能分散敌人注意力,或许…还能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机会。”孙传庭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
“可…若是他怀揣副本叛逃或被擒…”幕僚担忧道。
“那也无妨。”孙传庭冷冷道,“只是副本而已。况且,本督观此人,虽手段狠辣,但心性似有底线,并非奸恶之徒。此事风险虽大,但值得一试。你去找他谈,告诉他,若他能将这份副本,安全送到一个人手中,本督便算他将功折罪,并可许他一个前程。”
“送到何人手中?”
“原宣府镇监军太监,现任南京镇守太监,高起潜。”孙传庭吐出一个名字。
张鸿功和幕僚再次愕然。高起潜是皇帝身边的老人,虽已调任南京,但在宫内仍有影响力,且与温体仁关系微妙。孙传庭此举,显然是想将水搅得更浑,通过内廷向皇帝施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