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左宗棠怒发冲冠的是,淮军在“收复”过程中,对富庶的浙北城镇进行了近乎掠夺式的“征发”。以筹措军饷为名,强征钱粮,甚至纵兵“查抄逆产”,将大量本可作为浙江战后重建资金和地方财政来源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装入了淮军的口袋和运往上海的轮船!这无异于在左宗棠的碗里抢食,断他的财路!
“李鸿章!竖子敢尔!”左宗棠行辕内,一声暴怒的咆哮震得屋瓦簌簌作响。左宗棠脸色铁青,须发戟张,将一份报告淮军在浙北“越境掠功”、“强征暴敛”的文书狠狠摔在地上。“不敢去金陵抢曾老九的功劳,就跑到我左季高的地盘来撒野?掠功!断财!欺人太甚!真当我左某人好欺不成?!”
左宗棠何许人也?性如烈火,宁折不弯!他立刻挥毫泼墨,一封措辞激烈、弹劾李鸿章“越境掠功”、“纵兵扰民”、“破坏浙省剿匪大局”的奏章,如同带着雷霆之怒,飞向京城!
李鸿章自然不甘示弱。他早有准备,立即上奏辩解,声称自己完全是“奉旨入浙剿匪”,所克之地皆为太平军盘踞之所,所征钱粮皆为“戡乱所需”,反指左宗棠“嫉贤妒能”、“拥兵自重”、“贻误战机”。
朝廷被这两大疆吏的互撕搞得焦头烂额。最终,在军机大臣们和稀泥的调停下,此事表面上不了了之。朝廷各打五十大板,申饬二人“和衷共济”,实则默认了李鸿章在浙北的行动。
然而,当李鸿章的目光投向东南浙江方向时,他知道,自己与那位脾气火爆、睚眦必报的左季高左帅之间,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已然形成。在浙江的土地上,淮军的战旗所掠走的,不仅仅是几座城池和些许财富,更是彻底点燃了左宗棠心中熊熊的怒火。这怒火,将在未来数十年晚清的政坛上,化作一场场更为激烈的湘淮之争、海防塞防之争,深刻地影响着帝国的命运。而这一切的伏笔,就在他权衡利弊、选择“委屈”左宗棠的那一刻,悄然埋下。江南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庙堂之上的暗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晚清三杰恩仇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