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洋通商大臣,海防是左宗棠关注的另一重点。当时清廷海防重心在北洋,由李鸿章一手经营。左宗棠虽与李鸿章政见多有不合,但在加强海防这一点上,态度坚决。
他视察吴淞口、江宁炮台,见设备陈旧,兵勇训练废弛,忧心忡忡。他上奏朝廷,强调东南海防的重要性,请求拨款购置新式舰炮,加强江防、海防力量。为此,他与掌管户部的宝鋆又打起了笔墨官司,指责户部厚此薄彼,过于偏向北洋。
一次,与来访的福建船政大臣谈及海防,左宗棠慨然道:“李少荃(李鸿章)办北洋,自有其章法。然东南门户,岂可全然仰仗北洋?一旦有事,远水难救近火!南洋必须自立自强!”他积极支持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并派人考察西方海军训练方法,试图在南洋也建立起一支可靠的海防力量。这无形中与李鸿章形成了某种竞争态势,朝野皆知“左李之争”已从塞防、海防的战略层面,延伸到了具体的实力建设上。
光绪七年的寒冬来得格外早,江宁城笼罩在湿冷的雾气中,秦淮河畔的垂柳早已落尽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颤抖。两江总督衙门的暖阁里,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左宗棠披着一件褪色的旧狐裘,正俯身研究摊满紫檀木桌案的舆图。窗外枯枝摇曳,映在他深邃的眼眸里,仿佛西北大漠的风沙仍未散尽。
“大帅,徐州知府递来的矿脉图到了。”幕僚轻声禀报,将一卷泛黄的图纸呈上。左宗棠猛地抬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犹如当年在西北大漠指挥千军万马时的神采。他展开图纸,指尖沿着山脉走势缓缓移动,忽然停在利国驿一带,“此处煤铁共生,实乃天赐之宝。去岁胡恩燮延聘英籍矿师勘察,所言非虚。”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候选知府胡恩燮风尘仆仆而入,皮袄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籽。他身后跟着个碧眼虬髯的洋人,正是英籍矿师巴尔。左宗棠竟起身相迎,这是极为罕见的礼遇,可见他对煤矿之事的重视。
“巴尔先生,徐州矿脉果真堪采?”左宗棠目光灼灼,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案,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洋矿师操着生硬的官话:“总督大人,利国驿煤质之佳,堪比英国纽卡斯尔。若得新法开采,必成大业。”说着从皮囊中取出煤样,在烛光下泛着乌黑的光泽。
左宗棠接过煤块仔细端详,忽然对侍立一旁的江宁布政使道:“你看这煤,比我们平日用的如何?”布政使唯唯诺诺不敢作答。左宗棠也不计较,转而肃容问胡恩燮:“然则开办之法,诸位可有良策?”
胡恩燮谨慎进言:“现今各矿多行官督商办,然官吏插手,反受掣肘……下官以为……”
“本督明白!”左宗棠突然拍案,震得茶盏作响,“当效西洋商办之法,商款商办,官不过问!”他当即挥毫草拟奏折,笔走龙蛇间尽显决断。这一幕让在场众人皆惊,须知这般主张在当时实属大胆,必将引来朝中守旧派的非议。
开春时节,左宗棠不顾年迈体弱,执意亲赴徐州。在利国驿矿场,他坚持要下到矿坑视察。随行官员纷纷劝阻:“大帅年事已高,井下潮湿阴冷,恐伤贵体。”左宗棠却道:“当年在西北,冰天雪地尚且不惧,区区矿坑何足道哉!”
昏暗的煤窑中,他抚摸着乌亮的煤壁,对随行官员慨然道:“此非寻常黑石,实乃强国之基!昔日在西北,若得如此煤铁,何惧俄人嚣张?”出得矿来,他立即召集乡绅商贾,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设宴议事。
“此番开矿,全凭商股,官府绝不强征半分。”左宗棠举杯环视在场商贾,“获利之后,当以三成反馈地方,修桥铺路,兴办学堂。”这番话引得在场商贾纷纷叫好,当场认股者络绎不绝。有个老商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左大人如此体恤商民,实乃我等之福啊!”
转眼到了初夏,左宗棠巡视至下关江岸。但见江心泊满中外商船,旅客需靠小舟驳运,险象环生。他伫立江边良久,江风拂动他花白的须发。忽然召来轮船招商局总办:“速从芜湖调趸船来此,本督要建个像样的码头!”
工程启动当日,江岸人声鼎沸。左宗棠亲临督工,见工匠们正在架设木桥,忽闻一阵骚动。原来是一洋商带着通译前来抗议:“总督大人,为何唯独禁止外商船只停靠?”
左宗棠捋须冷笑:“中国之地,自当先惠中国之民。尔等若欲停泊,需先向朝廷缴纳码头税。”这番机锋相对,引得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好。那洋商悻悻而去时,左宗棠又对招商局总办低声道:“速将此事奏报朝廷,免得洋人恶人先告状。”
最精彩的当属电报线路之争。光绪九年梅雨时节,左宗棠正在批阅公文,忽得密报:洋商欲沿长江铺设水线。他当即掷笔而起,墨点溅洒在宣纸上也浑然不觉。连夜召见江苏候补道王之春时,窗外正电闪雷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晚清三杰恩仇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