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阁下,法国人还在股份作价和支付方式上纠缠不休,他们试图尽量抬高价格,想从我们这里多榨取一些现金,弥补他们的巨额损失。”巴尔迪在密报中写道。
“告诉他们,没时间玩商业游戏。”亚历山德罗回复的电文冰冷而强硬,“按约定的优惠价格执行,一分钱都不能多。支付方式可以灵活,允许他们用部分我国持有的旧债抵扣,其余款项从他们承诺提供的低息贷款中划拨。我必须先看到股权正式过户的法律文件。在此之后,我们的军队才会考虑采取更积极的、更具实质性的军事行动。”他深知,必须趁法国人最虚弱、最焦急的时候,把这块最重要的肥肉彻底吞下,落袋为安。
与此同时,加里波第的志愿军也已渗透进入阿尔卑斯山东部及汝拉山脉的复杂地域,利用熟悉的山地战术,开始对普军的后勤补给队、通讯线路和小股驻军展开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袭扰,有效地牵制了部分普军兵力,并鼓舞了当地法国抵抗力量的士气。
意大利的介入,立刻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伦敦《泰晤士报》评论道:“一支新的、野心勃勃的力量踏上了欧洲大陆的棋局,地中海的政治格局正在重塑…”柏林方面则发出了极其严厉的外交照会,痛斥意大利“背信弃义”、“彻头彻尾的趁火打劫”,但普鲁士主力深陷巴黎城下的泥潭,一时半刻根本无力抽调重兵应对南线这突如其来的威胁。俾斯麦的愤怒可想而知,但现实迫使他不得不暂时忍耐。
在罗马,亚历山德罗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每一份报告和国际舆论的每一个动向。他再次致电罗西将军:“牢记我们的战略目标:牵制而非决战,威慑而非强攻,保存实力高于一切。我们的胜利不在于占领了多少法国城镇,而在于能否迫使俾斯麦在最终的谈判桌上,承认并确认我们所有的收获。”
他深知,这场远征本质上是一场走在刀锋上的豪赌。既要从崩溃的法国身上榨取足够的利益,又要避免过度消耗自身军力,更不能真正将强大的普鲁士得罪至死。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精准计算。
然而,初步的、也是最诱人的回报已经显现:尼斯和萨伏伊已重归版图,法国已正式承认罗马归属,关于突尼斯势力范围和运河股份的谈判正在推进。现在,他需要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哪怕只是战略上的牵制,以便在即将到来的和平会议上,为意大利赢得至关重要的发言权和那份梦寐以求的、能扼住东西方咽喉的——苏伊士运河股份。
意大利的绿白红三色旗,终于再次飘扬在阿尔卑斯山的那一边。这一次,不是为了民族的统一,而是为了一个新兴王国在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中,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阳光、权力和未来。远征的道路注定布满了荆棘与陷阱,但巨大的利益诱惑,已驱动着整个国家,义无反顾地驶入了大国博弈的惊涛骇浪之中。
喜欢青铜账簿与铁王座请大家收藏:(m.2yq.org)青铜账簿与铁王座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