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推开书房门,空气里弥漫的压抑像凝固的寒霜,比上次更甚。凌薇的脚步落在地板上,轻得像羽毛,却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带着认命般的沉重。少了初时被戳破伪装的惊恐,多了几分被命运裹挟的冷静,还有一丝藏在眼底的、不甘的屈辱 —— 她终究还是成了顾廷铮棋盘上,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指尖抚过《机械工程手册》粗糙的封皮,像触碰一道冰冷的枷锁。熟练地翻开夹层,那张新的指令纸条静静躺在那里,顾廷铮冷硬的字迹像淬了冰的钢针,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压迫:“分析编号‘’元件的潜在故障模式与优化方案”。
凌薇的指尖骤然发凉,像被冰水浸透。他果然知道了!知道那些带着神秘编号的报废元件,知道它们与 “天书” 笔记本的关联!理论试探还不够,他要她亲手触碰那些藏着秘密的实物,要她像解剖刀般,剖开未知的迷雾 —— 她不再是被动观察的对象,而是被驱策的工具,被迫踏入一个她完全陌生的领域,去探寻连顾廷铮都可能未知的真相。
危险像疯长的藤蔓,瞬间缠绕住心脏,勒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可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机会?像在黑暗中摸到了一丝微光,或许能借着这个任务,看清 “七车间” 的真面目,甚至读懂顾廷铮真正的意图。她深吸一口气,将纸条捏在掌心,纸张边缘硌得指尖生疼,像在无声地提醒她:这场名为 “合作” 的囚禁,已没有退路。
夹层里,还有一张薄如蝉翼的纸,上面印着元件的详细参数和黑白照片 —— 那是个结构复杂的多触点继电器,金属外壳泛着陈旧的光泽,触点处还能看到细微的磨损痕迹,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顾廷铮的准备,周全得令人害怕,连一丝让她推诿的余地都不留。
凌薇将自己关在书房,阳光透过厚重的窗户,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她摊开照片和参数表,指尖像精密的探针,轻轻划过纸面,大脑却像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瞬间拆解着这个继电器的每一个细节。
这不是普通的继电器!它的设计思路像一条岔路,与时代主流产品有着细微却致命的不同 —— 材料选择更大胆,似乎在追求极致的切换频率和负载能力,可密封工艺和触点材料却像两道明显的短板,像精美的瓷器上,两道刺眼的裂痕。
星际时代的知识储备像潮水般涌来,材料疲劳理论、电接触失效模型、绝缘老化曲线…… 一个个专业概念在脑海里清晰浮现。她能 “看到” 电弧侵蚀触点的瞬间,能 “模拟” 材料在高温下蠕变的轨迹,甚至能画出不同负载下,元件寿命衰减的曲线,像亲眼见证了它从崭新到报废的全过程。
突然,凌薇的目光骤然凝固,像被磁石吸引。线圈驱动电路的设计图上,一处细微的参数标注让她心头剧震 —— 那不是为普通电流优化的结构,而是隐含了对特定脉冲信号的响应!这绝不是工业生产的通用部件,更像某个庞大、复杂系统里,量身定制的关键零件!
“七车间到底在生产什么?” 这个疑问像惊雷,在她脑海里炸响。她仿佛看到了一间灯火通明的秘密工厂,无数带着相同编号的元件从流水线上诞生,组装成某个足以改变格局的设备。心脏狂跳不止,她强迫自己冷静,指尖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开始构思 “优化方案”。
不能太超前,要贴合时代的工艺水平。她最终选定两个方向:保守方案,更换耐电弧的触点合金,改进密封结构,像给老人换上结实的拐杖,稳妥却有效;略微激进的方案,用现有晶体管搭建缓冲电路,减少触点火花侵蚀 —— 这个思路在时代里已有雏形,却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尚未发芽。
她刻意放慢书写速度,时而停顿蹙眉,时而划掉重写,在纸上留下一道道涂改的痕迹,像一个天赋异禀却仍在摸索的学习者,努力藏起星际工程师的老练。可字里行间那对问题本质一针见血的洞察,还是像藏在棉花里的针,不经意间便露出锐利的锋芒。
分析报告誊抄完毕,普通的信纸上,字迹工整却带着几分刻意的 “稚嫩”,像培训班学员交出的作业,完美掩盖了背后的惊涛骇浪。
深夜的钟声敲过十二下,万籁俱寂的院子里,只有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像低语的幽灵。凌薇像最警惕的夜行动物,踮着脚尖来到书房,将报告轻轻塞进手册夹层,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空气。
她没有离开,而是悄然后退,隐在窗帘后的阴影里,目光像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窗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里的紧张像绷紧的弦,几乎要断裂。就在她以为今晚将毫无收获时,一道黑影像融入夜色的鬼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院墙根下。
那身影快得像一道残影,几个起落便来到书房窗下。手指在窗棂某处轻轻一拨,窗户竟被无声推开一条缝隙,一只手精准地伸入,摸向书柜,取走报告,整个过程不超过五秒,快得像一场错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军工首席夫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七零军工首席夫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