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研究所的晨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冰冷的仪器上。凌薇身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胸前 “特聘技术顾问” 的徽章闪着微光,这是她以新身份履职的第一天。然而,挑战却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棘手,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平静的节奏。
不再是某个零件加工的 “小修小补”,而是整个研发流程的 “卡脖子” 难题 —— 材料性能预测的严重滞后。材料研发组的工程师们围在她身边,脸上满是焦虑,像一群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的旅人。
“凌顾问,您看这新配方合金,从冶炼出来到拿到完整测试报告,得等上好几周!” 负责新材料研发的吴工程师指着实验台上堆积如山的合金锭,语气里满是无奈,“后续设计、工艺试验全得停着,像被绑住了手脚,眼睁睁看着进度条往回退!”
另一位年轻技术员补充道:“现在只能靠老师傅凭经验 —— 看断口颜色偏深还是偏浅,听敲击声音是脆是闷,最多测个硬度毛估。可这误差大得离谱,经常忙活半天,最后发现方向全错了,白扔功夫!”
凌薇的指尖拂过冰冷的合金样本,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她瞬间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研发体系的 “基础短板”—— 试错成本太高,时间消耗太长。若能解决,不仅能推动当前项目,更能为整个研究所的研发效率按下 “加速键”。这是她以顾问身份,输出系统性价值的绝佳机会。
凌薇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里缓缓踱步,目光扫过那些闪烁着不同金属光泽的样本,像一位侦探在寻找案件的关键线索。她的精神力悄然运转,感知着样本内部细微的结构差异 —— 有的晶粒粗大,有的夹杂物分布不均,这些微观特征,在星辉文明的材料学体系里,都对应着明确的宏观性能规律。
良久,她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或许,我们可以搭建一套‘简单测试 + 微观观察’的快速评估流程,不用依赖复杂设备,却能缩小试错范围。”
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工程师们迷茫的眼神,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她继续说下去。
“首先,硬度测试不能只看一个数字。” 凌薇拿起一台标准硬度计,在样本上轻轻按下,“我们可以系统性地测不同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下的硬度值,画出一条‘硬度 - 热处理’曲线。不同性能的合金,曲线趋势完全不同 —— 韧性好的,曲线会更平缓;强度高的,曲线峰值会更尖锐。通过曲线形态,就能间接判断它的韧性、稳定性。”
“其次,断口分析不能只靠‘看和听’。” 她走到一台老旧的金相显微镜前,调整着焦距,“我们可以制定标准流程:固定取样位置、统一腐蚀剂浓度、规范观察倍数。重点看晶粒度大小、夹杂物的形状和分布,还有解理面和韧窝的比例。就算没有定量软件,多积累样本建立‘图谱库’,也能半定量比较 —— 韧窝多的,韧性大概率更好;解理面多的,就得多注意脆性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加一项补充测试 —— 电阻率测量。” 凌薇抛出一个稍显新颖的思路,“合金的成分、内部缺陷,都会影响导电性。它不能直接对应力学性能,但能作为‘辅助指标’。比如,同一种合金,电阻率突然升高,可能意味着内部出现了细微裂纹或有害相。把电阻率和硬度、断口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就能进一步缩小误差。”
她随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画起示意图 —— 硬度曲线的平缓与陡峭、断口微观结构的差异,都被她画得清晰直观。这些基于星辉文明系统理论的方法,被她巧妙包装成 “大量经验总结 + 基础物理原理推导”,既符合这个时代的认知水平,又极具可操作性。
吴工程师和团队成员看得眼睛发亮,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这思路太清晰了!” 吴工程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不是零散的点子,是一整套能落地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动手试试!”
“想法很好,但电阻率测量,所里现有的电桥精度不够,操作还麻烦,测出来的数据怕是没参考价值。” 一位老技术员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兴奋。
凌薇正思考着如何简化测量方法,一个沉稳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精度高的数字式欧姆表,我可以协调。”
众人回头,只见刘启明调查员不知何时站在那里,一身笔挺的干部服,神情依旧严肃,眼神却像探照灯,在凌薇身上停留了几秒,带着浓浓的探究。“总装计量所有进口的新设备,我会跟他们沟通,临时调拨给你们项目组用一段时间。”
凌薇心中一动。刘启明的突然出现,绝非偶然。他的支持,是高层对她工作的认可,像给项目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那探究的目光,也在提醒她 —— 她的每一个 “奇思妙想”,都在被严密观察,她的知识来源,始终是高层心中的 “未解之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军工首席夫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七零军工首席夫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