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休时光,研究所食堂的角落里飘着饭菜香,凌薇端着搪瓷饭盒,目光落在靠窗那张围坐着几位老工人的桌子上。她深吸一口气,故意放慢脚步,装作找座位的样子,笑着凑过去:“赵师傅、李师傅,这儿没人吧?我跟你们搭个桌。”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抬头一看是凌薇,立刻热情地挪了挪凳子:“凌顾问来啦!快坐快坐,刚还说呢,咱们‘长城’项目能这么顺,多亏了你这脑子!”
凌薇顺势坐下,扒了口饭,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我这算什么,还是你们当年打下的底子牢。听人说,建所那会儿特别不容易?”
这话瞬间勾起了老人们的回忆。姓赵的师傅放下筷子,指节分明的手在桌上轻轻敲着,眼神飘向窗外的远山:“可不是嘛!那时候这山头光秃秃的,风一吹全是土。我们这群人,扛着镐头、铁锹,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下来,一锹一锹把厂房地基给平出来。光挖防空洞、修掩体,就足足干了小半年!”
“防空洞?” 凌薇眼睛微微一亮,立刻露出好奇的神情,语气却尽量显得随意,“咱们所里还有这东西?现在是不是改成仓库用了?”
“嗐,早填死喽!” 另一位姓李的师傅摆了摆手,声音里带着几分惋惜,“后来苏联专家一走,形势紧了阵子,上面说要‘深挖洞’,又把防空洞往下掏深了一大截。结果可好,底下全是水,渗得厉害,人进去都得蹚水,根本没法用,最后只能用混凝土一整段一整段填死。入口好像就在现在一号热处理车间底下,具体在哪儿,年代太久,早记不清了。”
渗水?回填的深洞?凌薇握着筷子的手指悄悄收紧,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星辉石之前感应到的 “地脉能量”,会不会就和这地下的水源、或是特殊的地质结构有关?
她压下心头的波澜,又装作随口一问:“那后来就没再往下挖过别的?比如存东西的地下室什么的?”
“没啦没啦!” 老人们纷纷摇头,“地基打稳了就往上盖楼,谁还费那劲往下折腾?地下又潮又暗,东西放那儿还容易坏。”
看似一场寻常的闲聊,没挖出更多线索,可 “渗水” 和 “回填深洞” 这两个词,却像两颗种子,在凌薇心里扎了根 —— 这和星辉石传递的感应,竟隐隐对上了。
口头打探到的信息还不够,凌薇心里清楚,要找实锤,还得看最原始的建筑图纸。她回到办公室,对着电脑琢磨了半天,终于敲出一份申请 —— 以 “优化一号热处理车间设备布局,需评估地基承重与周边振动对精密测量仪器的影响” 为由,申请查阅该区域的建筑结构图与地下管线图。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既符合她 “技术顾问” 的身份,又不会引起过多怀疑。果然,申请递上去没两天就批下来了,只是附带了一条要求:图纸查阅必须在档案室进行,且需有专人全程监督。
走进档案室的那天,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和油墨味。档案管理员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抱着一摞泛黄的蓝图放在桌上,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凌顾问,图纸只能在这儿看,不能带走,也不能拍照,有需要记的地方可以写在专用的本子上。”
“麻烦您了,我明白。” 凌薇点点头,强压着心头的紧张,伸手翻开最上面一张图纸。
蓝图上的线条早已褪色,却依旧清晰。凌薇的目光快速扫过,很快在一张标注着 “建所初期地基图” 的图纸上,找到了她要找的东西 —— 一个用虚线勾勒出的 “防空洞” 结构,旁边还标注着 “后续加深段”,深度一栏里的数字让她心头一跳:足足有十五米!更关键的是,图纸角落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裂隙水,需注意防水”。
再往后翻,一张后续的整改图纸显示,这个防空洞区域被明确标注为 “已回填至 - 5 米”,也就是说,从地面往下五米的部分被填上了混凝土,可五米以下呢?
凌薇的心跳渐渐加快,手指在图纸上轻轻滑动,目光突然停留在一张不起眼的 “全所地下电缆与管道总览图” 上。这张图原本不在她的重点查阅范围内,可当她看到一号热处理车间周边的管线走向时,呼吸猛地一滞 —— 一根标注为 “主供电电缆” 的粗线,和一条 “备用水管”,在经过车间边缘时,竟然不约而同地拐了一个细微的弯,像是在刻意绕开某个区域。
按常理,管线铺设都会遵循 “最短路径原则”,能直走绝不会拐弯,除非…… 底下有不能碰的东西!
凌薇的指尖微微发烫,她快速记下这个位置,又假装看其他区域的图纸,以免引起管理员的怀疑。可心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回填区域的下方,一定藏着什么!
从档案室出来,阳光照在身上,凌薇却觉得浑身发冷 —— 结合星辉石的感应、老工人的回忆,再加上图纸上的异常,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研究所的地下深处,或许藏着一个从未公开过的实验性能源装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军工首席夫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七零军工首席夫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