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 那道冰冷的评估通告,像淬了寒霜的锁链,死死缠住刚从浩劫中喘息的人类文明。三十个地球日的倒计时,不再是日历上的数字,而是悬在每个知情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秒针每一次跳动,都像重锤敲在紧绷的神经上,催生出窒息般的紧迫感。
全球性的恐慌如同潮水般退去后,留下的不是平静,而是被迫清醒的自省与挣扎。最高级别的全球安全会议以加密视频、紧急峰会、秘密磋商等形式,在各大洲的地下指挥中心连夜召开。争吵声在加密频道里此起彼伏 —— 有的国家指责华夏隐瞒外星接触情报,要求立刻共享所有核心技术;有的则在暗中盘算,试图借着 “联合防御” 的名义,抢夺外星文明研究的主导权;还有的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靠示弱换取 “守望者” 的宽容。妥协与猜忌像藤蔓般缠绕,唯有那点濒临绝境的求生欲,勉强催生了脆弱的合作微光。
华夏无疑站在风暴中心。作为掌握凌薇、星辉石、星舰遗迹等核心机密的唯一方,它成了 “守望者” 评估的首要观察目标,也承受着来自全球的压力。为了换取暂时的信任窗口,华夏有限度地公开了喀尔拉克战舰的威胁特征 —— 包括其等离子武器的能量频率、护盾弱点,以及 “破镜” 音波技术的基础原理。这些信息如同投入热油的冷水,虽暂时平息了部分质疑,却也让更多国家意识到,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差距,早已超出想象。
一个由全球顶尖人才组成的 “文明评估应对小组” 迅速成型。成员囊括了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顶尖心理学家、联合国前秘书长、史前文明研究专家,甚至还有宗教学者与哲学家。他们围坐在环形会议桌前,对着 “守望者” 那四条模糊的评估标准,如同解读上古密码般反复推敲。
“生存适应性”?各国立刻启动灾后重建预案:罗布泊的战场清理效率提升三倍,被能量污染的区域用特殊材料覆盖;沿海城市加固防洪堤坝,应对异常能量引发的潮汐异动;医院开启绿色通道,优先救治战斗伤员,用数据展示人类应对灾难的韧性。
“科技发展潜力”?所有涉及能源、材料、生物、太空探索的重大项目,一夜之间被贴上 “最高优先级” 标签。资源如同潮水般向这些领域倾斜 —— 原本停滞的可控核聚变实验重新启动,石墨烯材料量产计划提前五年,甚至连只存在于理论中的 “空间折叠模型”,也被科研团队拿出来完善细节,只为在 “守望者” 的扫描中,展现出人类的科技野心。
“内部协调性”?这无疑是最棘手的难题。旧有的国界隔阂、利益争端,并非靠生存压力就能瞬间抹平。但在 “守望者” 的审视下,各国还是艰难地迈出了合作的步伐:情报共享平台在三天内搭建完成,实时更新全球异常能量监测数据;小规模联合军演在红海海域秘密展开,人类士兵第一次用统一的战术指令,模拟对抗外星战舰;面对因地磁扰动引发的全球电网波动,多国电力公司联手调整频率,避免了大规模停电。
而 “‘钥匙’管控能力”,则被华夏列为绝对机密。凌薇的存在、星辉石的重要性,只有政治局常委与基地最高指挥官知晓。对外,所有关于 “钥匙” 的信息,都被包装成 “特殊能量现象的研究成果”,连参与星辉石检测的科研人员,都只接触到碎片化的数据,无从知晓其真正用途。
人类文明像一台被强行注入肾上腺素的老旧机器,齿轮在超负荷运转中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工厂连夜赶制防御武器,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灭,士兵们在模拟战场上反复演练 —— 所有人都在努力,试图在高等文明那冰冷的审视目光下,证明自己并非 “需要被净化” 的低等种族,而是值得存续的智慧生命。
地下医疗中心的隔离舱内,柔和的医疗灯光如同月光般洒在凌薇脸上。她的睫毛轻轻颤抖了一下,像蝶翼拂过水面,缓缓睁开了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泛着冷光的金属天花板,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与能量药剂混合的味道。剧烈的虚弱感瞬间席卷全身,每一寸肌肉都像被拆重组过,酸痛从骨髓里渗出来,让她忍不住发出一声细若蚊蚋的呻吟。
“你醒了?” 一个沙哑却带着狂喜的声音在耳畔响起。顾廷铮猛地从旁边的折叠椅上站起来,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的胡茬又粗又硬,原本笔挺的军装皱巴巴的,沾满了沙尘与干涸的血渍,整个人憔悴得像多日未眠的守夜人。
凌薇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像被砂纸磨过,发不出半点声音。顾廷铮立刻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动作轻柔得仿佛怕碰碎易碎的瓷器,将她的上半身微微扶起,又端过旁边温着的营养液,用吸管一点点喂到她嘴边。
微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能量气息,像春雨滋润干裂的土地,终于让她的意识逐渐清晰。昏迷前的记忆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涌入脑海:罗布泊上空的能量碰撞、艾拉留在意识中的温暖传承、黑暗裂隙闭合时那声来自宇宙深渊的咆哮、小刘化为飞灰的瞬间…… 每一幅画面都带着尖锐的痛感,让她的心脏阵阵抽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军工首席夫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七零军工首席夫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