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紧紧围在苏念身边。信里说,这位姐姐小时候在希望小学读书,那时学校没几本书,她总是借同学的书看,心里悄悄埋下一个愿望:等长大有能力了,一定要给学校捐好多好多书。这次听说孩子们去了青岛,还当上了小讲解员,她高兴坏了,特意托出版社的朋友寄来这些书。信的末尾写着:“下个月,姐姐想回村里看看,看看现在的希望小学,看看可爱的你们,到时候我们一起读书,好不好呀?”
信刚念完,孩子们就高兴得蹦了起来。小雨拉着苏念的手直晃:“老师,姐姐真的会回来吗?我想给她讲青岛的故事,讲我当讲解员!”朵朵也抢着说:“我要把我画得最好看的小海龟送给她,谢谢她!”苏念笑着点头,心里却漾开了一圈好奇的涟漪——这位神秘的“姐姐”,究竟是谁呢?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要去科普角,把新书整整齐齐地码上书架,还特意腾出最中间、最亮堂的那一层,专门摆放姐姐寄来的书。陆星衍揣着那封信,在村里转了好几圈,想打听当年哪个读书娃后来走出了大山,却问不出个所以然。苏念则翻遍了学校的旧档案,也只找到几本字迹泛黄的作业本,线索似乎就这么断了。
就在大家猜来猜去的时候,城里小学生交流的事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陈砚来电话说,对方学校名单已经定了,二十个孩子,会带着书本和手工作品来,还准备了一场小演出。苏念和陆星衍开始细细安排:第一天由孩子们当小导游,参观学校,讲讲科普角的故事;第二天一起进山捡松果、采野果,做手工;第三天办个热热闹闹的联欢会,表演节目,交换礼物。
孩子们一听,干劲更足了。小雨和朵朵带头,组织大家排练节目——小雨要讲青岛夏令营,朵朵想画一幅“希望小学与大海”,几个男孩则憋着劲要跳在青岛学的海豚舞。老木匠也乐呵呵地表示要教孩子们做木雕,“让城里娃也把山里的祝福带回去”。小雨爸爸则拍着胸脯保证,管够的烤红薯干和野核桃糖,一定要让客人们尝尝家乡的甜。
周五下午,学校忽然来了一位陌生的阿姨。她穿着朴素的牛仔裤和白衬衫,背着帆布包,手里捧着一本旧相册,独自站在老槐树下,望着教室出神。陆星衍路过觉得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阿姨看到他,微笑着走过来:“你是陆老师吧?我就是那个给学校寄书的人,也是这儿的老学生。”
陆星衍又惊又喜,赶忙喊来苏念和孩子们。阿姨打开那本旧相册,泛黄的照片一页页展现在大家眼前:有她小时候坐在希望小学门槛上读书的样子,有和同学们在老槐树下的合影,还有一张,是她和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一起,珍重地捧着一本旧书。“你们看,这棵老槐树,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茂盛,”阿姨指着照片,眼里闪着怀念的光,“我小时候最爱在树下看书,那时候全校就一个小书架,书都是支教老师从城里一本本背来的。”
孩子们围坐在阿姨身边,听她讲过去的故事。她说那时候冬天教室冷,大家就挤在一块儿取暖;夏天热,就摇着蒲扇看书。是支教老师们,不仅教他们知识,还带他们认识山里的花草,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是因为老师,我才咬着牙走出大山,想去看看世界,”阿姨温柔地笑着,“现在能在出版社工作,能给学校捐书,能帮到你们,我特别特别开心。”
小雨忽然仰起脸问:“阿姨,你就是那个写信的姐姐吗?你会跟我们一起读新书吗?”阿姨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对呀,我就是。接下来几天,姐姐都留在学校,陪你们读书,听你们讲青岛的故事,好不好?”孩子们欢呼起来,拉着她的手就往科普角跑,迫不及待地要分享自己的宝贝经历。
苏念和陆星衍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软成一片。陆星衍轻声说:“真没想到,这位神秘的姐姐真的回来了,和希望小学的缘分这么深。”苏念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拉着陆星衍走进办公室,找出从青岛带回来的捐赠名单——上面一个名字,赫然与阿姨刚才说出的名字重合,旁边还清晰地标注着:“籍贯:向阳村”。
原来,这位阿姨不仅是希望小学的老学生,更是青岛那次匿名捐书的幕后推手之一。她一直藏着这个秘密,就是想给孩子们一个十足的惊喜。陆星衍看着名单,不禁笑了:“难怪她寄来的书,海豚图案和营服上那么像,原来是早就做足了功课。”苏念也笑了:“这下好了,孩子们多了个会讲故事的姐姐,我们也多了个了解学校历史的亲人。”
接下来的几天,阿姨天天都来学校,陪孩子们读书、做手工。她教大家在书签上写祝福语,准备送给城里的小伙伴;帮着苏念和陆星衍整理科普角,把新旧书籍分类,贴上醒目的标签。孩子们也把她当成了知心姐姐,争着和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小雨说起生病时收到的慰问卡片,朵朵描述青岛海边的夕阳有多醉人,几个男孩则嚷嚷着将来要当建筑师,给学校盖最漂亮的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请大家收藏:(m.2yq.org)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