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洒在希望小学的校园里,暖洋洋的。新分校那面粉刷成淡蓝色的外墙,像是裁下了一片天空,和观测台亮晶晶的透明屋顶搭在一块儿,特别好看。海洋科普角那儿总是热热闹闹的,小丑鱼在水族箱里悠闲地摆着尾巴,海星则懒洋洋地趴在礁石上。现在啊,孩子们每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先跑到这儿来“打卡”,喂喂小鱼,然后再叽叽喳喳地跑去教室早读,那脚步,轻快得像是要飞起来。
这天,陆星衍和苏念正猫在分校一楼那片空地上,对着手里那张“梦想实验室”的设计图比划。图纸是陈砚刚发来的最终版,上面把实验台、器材柜和展示架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还特意留了一整面墙,说是要专门用来展示孩子们的实验报告和那些奇思妙想的小手工。“李师傅说了,这周就能动手搭实验台,”陆星衍用手指点了点图纸上的尺寸标注,“基金会捐的那些器材下周也能送到,时间掐得刚刚好,正好赶在纪录片团队来做中期汇报之前,能把实验室给立起来。”
苏念蹲下身,随手用粉笔在地上勾勒起来:“我想啊,这儿得放两张大实验台,让孩子们能围在一起做实验;那边的器材柜得做矮点,让一年级的小豆包们也能够得着。对了对了,”她眼睛一亮,补充道:“那面成果墙边上,还得留个小角落,专门放孩子们的小发明。就像上次小雨用松果做的那盏‘小台灯’,就特别适合摆在那儿!”
他俩正聊得投入,一群孩子抱着作业本呼啦啦地围了过来,踮着脚尖好奇地看着图纸。小雨指着“成果墙”的位置,眼睛亮得像星星:“老师!我能把在青岛海洋馆拍的照片贴上去吗?我想告诉大家,大海里藏着好多好多科学的秘密呢!”朵朵也挤过来,兴奋地说:“我要贴我画的星空图,还有我用黏土捏的太阳系!”陆星衍笑着,赶紧把孩子们这些点子都记在本子上,准备等会儿一块儿告诉李师傅。
中午,施工队开始动工了。孩子们可不想错过这热闹,一个个搬来小板凳,坐在安全线外面看得入神,有的还像模像样地拿着小本子记录:“哦,实验台是木头的,上面还要铺一层不怕水的板子。”“器材柜是玻璃门的,能看到里面的试管和烧杯!”李师傅怕孩子们看着无聊,特意找来几个空试管分给大家:“喏,这些管子是干净的,你们拿去画点画儿,等实验室建好了,就把你们的作品贴在柜子上,怎么样?”
下午的时候,那位一直给学校寄书的阿姨来了,这次她还带来了出版社的同事,几个人扛着好几个大纸箱,里面全是崭新的儿童科学绘本和实验书。“这些书里啊,有好多简单又好玩的小实验,”阿姨亲切地蹲下来,翻开一本《奇妙的水实验》给孩子们看,“你们看,用吸管就能做小喷泉,用冰块就能看到漂亮的结晶,以后在咱们自己的实验室里,你们全都可以亲手试试!”孩子们立刻凑成一堆,脑袋挨着脑袋地翻看着新书,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先做哪一个,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期待和欢笑。
纪录片团队的镜头自然也捕捉到了这生动的一幕。导演看着监视器里孩子们捧着书本的专注侧脸和阿姨耐心讲解的样子,忍不住对陆星衍说:“这些片段太珍贵了,孩子们眼睛里那种对科学纯粹的好奇,比任何精心设计的画面都更打动人。”
接下来的几天,梦想实验室一天一个样。实验台铺上了光洁的防水板,器材柜也稳稳当当地立了起来。基金会捐赠的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烧杯等器材,被整整齐齐地码放进柜子里,连上面的标签都是孩子们自己一笔一划亲手写的。苏念和阿姨一起,把那些科学绘本分门别类地摆上书架,还在每个书架旁边贴上了孩子们画的科学画——有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奇妙细胞,有正在喷发的火山,还有遨游太空的飞船,充满了童趣。
周五下午,城里小学的王校长特意带着几位科学老师过来,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实验课。老师们带来了塑料瓶、吸管、食用色素和小苏打,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彩虹喷泉”实验。当红、蓝、黄三色水流从吸管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哇”地惊呼起来,有的忍不住伸出小手去接,弄得脸上沾了颜料也顾不上擦,只剩下满眼的兴奋。
王校长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欢腾的样子,对陆星衍说:“我们已经和基金会谈妥了,以后每个月都会派科学老师过来支教,城里小学所有的实验课程,也都会同步分享给你们。得让咱们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科学的起跑线上,一步都不落下。”陆星衍听了,心里暖暖的,连忙道谢:“太好了!有您和老师们这么支持,孩子们一定能插上科学的翅膀。”
都到了傍晚,孩子们还对实验室恋恋不舍。有的在认真地整理实验器材,有的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下周要做什么实验,还有的正在给自己写的标签配上可爱的插图。小雨悄悄拉住苏念的手,小声却坚定地说:“老师,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去研究大海和星星。”苏念温柔地摸摸她的头:“好呀,只要你一直保持这份好奇心,坚持下去,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实现。以后啊,这个实验室就是你的第一个科学小天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请大家收藏:(m.2yq.org)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