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陈砚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喜悦:“有个好消息!公益发布会定在七月初了,正好卡在分校落成和暑假夏令营中间,时间完美!另外,那位神秘的儿童文学作家,也确定要来了!她还特意打听孩子们的故事呢,说要在发布会上给大家一个惊喜。”
陆星衍和苏念一听,又惊又喜,赶紧追问作家到底是谁。陈砚却卖起了关子,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等到发布会那天你们自然就知道啦。不过我可以稍微透一点风,她写过很多关于孩子和梦想的书,特别受小读者欢迎,我敢打赌,孩子们肯定都读过她的书!”挂了电话,陆星衍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猜测起来——有的猜是写《海底小纵队》的作者,有的猜是画那些可爱绘本的漫画家,还有的猜是讲天文故事的作家,争得面红耳赤,热闹极了。
这之后,校园里的气氛更是忙碌又充满期待。孩子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要在发布会上表演的节目——小雨和朵朵牵头,排了一个叫“星空与海洋”的情景剧,讲的正是他们从青岛夏令营到分校建成的点点滴滴;城里的老师也抽空过来,教孩子们唱科学主题的儿歌;就连老木匠也忙活起来,赶制了一批刻着“希望小学”和小海豚图案的小木雕,要当作发布会的伴手礼。
到了六月中旬,分校总算全部完工了。海洋科普角的水族箱里,新来了几只憨态可掬的小海龟;观测台上的天文望远镜也调试好了,晚上能清晰地看到土星那漂亮的光环;梦想实验室的成果墙上,早已被孩子们的作品填得满满当当;手拉手活动室的墙上,贴满了城里和山里孩子来往的信件和照片,成了一面最温暖的“友谊墙”。
纪录片团队来拍了分校落成前的最后一组镜头——孩子们在分校的各个角落印下自己的小手印,在“友谊墙”上写下对未来的祝福,在观测台旁一起唱起《明天会更好》。导演看着镜头里那一张张纯粹的笑脸,由衷地感叹:“这大概会是我这辈子拍过最动人的纪录片了,这里没有特效,有的全是真心、爱与梦想。”
发布会前一周,那位神秘作家主动联系了陆星衍,说想先悄悄来学校看看孩子们,聊聊天,找点写作的灵感。陆星衍和苏念一合计,便安排了一场“读书分享会”,让作家以“出版社阿姨”的身份参加,暂时对孩子们保密她的真实身份。
作家来的那天,穿得很朴素,棉布裙子,帆布包,就像一位寻常的老师。她坐在孩子们中间,听他们讲青岛夏令营的见闻,讲建分校时的趣事,讲自己天马行空的梦想。当小雨再次说出想当科学家研究海洋和星星时,作家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并温柔地对她说:“这个梦想太棒了,以后我写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把你这个小科学家写进去。”
分享会结束后,作家才向陆星衍和苏念透露了心声:“孩子们的故事太打动我了,我已经构思好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希望小学的星空》。我想把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写进去,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只要有梦想,每个人都能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发布会那天,我会把这本书的手稿带来,送给学校,就当是庆祝分校落成的一份礼物。”
陆星衍和苏念又惊又喜,他们没想到,孩子们的故事竟然能变成一本书。苏念激动地说:“太感谢您了!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激励他们一直勇敢地追逐梦想。”作家却摇摇头,笑着说:“别谢我,是孩子们的故事选择了我。我还要在发布会上宣布,以后我每年都会来希望小学,跟孩子们一起读书、写作,把这里的故事,一直一直写下去。”
发布会的前一天,整个校园都装扮了起来。孩子们和村民们一起,在分校门口挂起了五彩斑斓的气球,在墙上贴满了画作和作文。老校舍前面,也摆起了一个小小的照片展,记录着希望小学从最初的土坯房到如今崭新分校的每一步变迁,也记录着孩子们的眼神,从充满渴望到闪耀梦想。
陆星衍和苏念站在焕然一新的分校门口,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百感交集。苏念轻声说:“明天就是发布会了,真像做梦一样,我们竟然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陆星衍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陈砚刚发来的消息:“明天的发布会会有全国直播。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个‘终极惊喜’,会在最后揭晓,我保证,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被打动。”
苏念好奇地歪着头:“终极惊喜?会是什么呢?难道是青岛海洋馆又要捐新的海洋生物?还是基金会要加盖新的教室?”陆星衍摇摇头,眼里闪烁着和她一样期待的光芒:“我也不知道。但不管是什么,肯定和孩子们有关,和希望小学的未来有关。答案啊,就留给明天吧。”
夜色渐渐深了,校园里的灯还亮着,那些彩色的气球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就像孩子们跳动不安的梦想。孩子们已经回家,养精蓄锐准备迎接明天的盛会;村民们还在做着最后的检查和布置;纪录片团队也在反复调试设备,确保直播万无一失。
陆星衍和苏念坐在分校门口的台阶上,望着夜空里疏疏朗朗的星星,心里被憧憬填得满满的。他们知道,明天的发布会会让希望小学被更多人看见,作家的书会让孩子们的故事走得更远,梦想实验室会守护无数个科学的嫩芽。但他们还不知道,那个“终极惊喜”,是基金会联合了几家爱心企业,要在希望小学设立一份“梦想奖学金”,用来资助那些渴望读书、心怀梦想的孩子,从小学一直走到大学;他们也不知道,老校长和当年的支教老师们,已经悄悄组织起了“校友联谊会”,要在发布会上宣布,所有从希望小学走出去的孩子,未来都会回来反哺母校,让希望的种子,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此刻,分校的教室里,作家那本《希望小学的星空》手稿,正静静地躺在讲台上。淡雅的封面上,画着一颗闪烁的星星,旁边有一行清秀的小字:“每一个孩子,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而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那个即将在明天阳光下绽放的、最温暖的“终极惊喜”,正静静地等待着它的时刻。
喜欢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请大家收藏:(m.2yq.org)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