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阳穿透晨雾,洒在云溪小学焕然一新的“星光广场”上。广场中央,一座由八校孩子共同设计、用山里的青石与竹材搭建的“星光灯塔”巍然矗立,塔身雕刻着八所学校的校徽与“爱、友谊、成长、传承”八个大字,塔顶的太阳能星光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今天,是八校联动新三年战略启动仪式的日子,也是“星光灯塔”的揭幕时刻,它将成为八校同心的精神象征,指引着星光向更远的山海奔赴。
“星光灯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们八校联动的精神坐标。”陈校长站在灯塔前,身后是来自八所学校的师生、家长代表和新加入的三所偏远学校的代表,“它象征着爱与希望,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它代表着团结与坚守,凝聚八校同心的力量;它更寓意着传承与开拓,指引我们向新的征程迈进。”
陆星衍走上台,发布八校联动新三年战略规划:“新三年,我们将以‘星光灯塔’为核心,实施‘三大工程’——‘星光成长工程’聚焦孩子全面发展,升级亲情连线、研学营、梦想秀等活动,新增‘星光心理课堂’和‘科创启蒙计划’;‘星光赋能工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开展师资互培、资源共享、家校共育项目,建立八校‘教育资源云平台’;‘星光辐射工程’扩大公益影响力,吸纳更多偏远学校加入联动体系,打造‘县域留守儿童关爱联盟’,让星光照亮更广袤的山乡。”
新加入的松林小学、柳溪小学、石泉小学的校长们,接过了象征联动的星光旗帜。松林小学的赵校长激动地说:“长久以来,我们学校的孩子缺少课外资源和交流机会,能加入八校联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对孩子们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们一定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星光的温暖与力量。”
启动仪式的核心环节,是“星光接力·向远而行”火炬传递。第一批星光小使者小浩、林林、小雨手持从星光灯塔中点燃的火炬,依次传递给第二批小使者阿雅、阿树、石头,再由他们传递给新加入学校的小使者代表。火炬传递的路线,正是沿着“星光广场”上绘制的八校联动地图,每到一所学校的标识点,就有更多孩子加入传递队伍,最终,百余支火炬汇聚成一片流动的星河,照亮了整个广场。
“以灯塔为向,以火炬为引,以梦想为翼,星光向远,共赴新程!”全体人员高举火炬,庄严宣誓,誓言与山间的鸟鸣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谷间,也烙印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启动仪式后,新三年的首个重点项目——“星光科创启蒙营”正式开营。来自十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分成二十个科创小组,在高校志愿者和科技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机器人编程、环保发明、乡村测绘等实践活动。
小浩带领的“竹韵科创小组”,成员来自云溪小学、松林小学和石泉小学,他们的课题是“基于竹材的乡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我们山里竹子多,成本低,而且环保可降解。”小浩向队友们介绍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分层回收箱,用竹材制作框架,再安装太阳能感应灯,方便村民夜间投放垃圾。”
队友们纷纷赞同,立刻投入设计与制作。松林小学的小宇擅长绘画,负责绘制装置草图;石泉小学的小冉动手能力强,负责切割与组装竹材;小浩则负责查阅资料,优化设计方案。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但孩子们很快就默契配合,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
林林带领的“木雕科创小组”,则将传统木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设计“星光导航木牌”。“我们村的山路错综复杂,很多游客和村民都会迷路。”林林说,“我们可以在木雕牌上嵌入GPS定位芯片和太阳能指示灯,既保留传统木雕的艺术价值,又能为人们指引方向。”
孩子们拿着刻刀和工具,认真地打磨着木牌,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安装芯片与指示灯。当第一块“星光导航木牌”成功点亮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没想到木雕还能和科技结合,太神奇了!”青山小学的小桐说。
“星光心理课堂”也同步开展。心理老师通过游戏、绘画、分享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学会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自卑。”柳溪小学的小敏在分享环节说,“通过心理课堂的游戏,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多优点,也能为团队做贡献。以后我要更加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
心理老师温柔地鼓励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光,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你敢于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就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下午,“星光家校共育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十一所学校的家长代表,与教育专家、心理医生、校长们一起,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与陪伴问题。“以前我在外打工,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总觉得给孩子寄钱就够了。”一位家长愧疚地说,“通过八校联动的活动,我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和沟通。现在我每个月都会和孩子视频,认真听他分享学校的趣事,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也越来越愿意和我说话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请大家收藏:(m.2yq.org)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