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带着不同的密度。何月山沉浸在“新型高精度控制器预研”项目的资料中,心无旁骛。
这显然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战略项目,目标是突破国外厂商在高端工控领域的垄断,对标甚至超越某些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技术指标要求极高,涉及精密机械设计、高性能电机驱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以及最核心的——先进控制算法与高速信号处理。
难度极大。资料里清晰地罗列着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核心芯片受制于人(需采用国产替代方案,但性能不足)、基础算法库效率低下、运动控制精度始终无法达标…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舞台!【过目不忘】让他快速消化着海量的技术文档和设计图纸,【逻辑分析】则高速运转,不断指出设计中的缺陷、挖掘潜在的优化空间、并与他脑海中那些超前的知识相互印证,迸发出新的灵感。
他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遭的一切。饿了就啃一口带来的面包,渴了就喝点矿泉水。眼睛里只有屏幕上的代码、公式和图纸,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记录下密密麻麻的分析笔记和改进思路。
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那太惊世骇俗。而是侧重于“分析”和“思路指引”。他详细剖析了国产芯片性能不足的深层原因(不仅是主频,更是架构和指令集效率),指出了现有算法库的冗余环节和可优化点,并提出了数条绕过硬件性能限制、通过算法革新和系统级优化来提升整体性能的创新性路径。
这些思路,远远超出了当前国内工控领域的普遍认知,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三天期限将至,一份超过五十页、充满了犀利洞见和建设性意见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已然成型。他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格式,只有扎实的内容和清晰的逻辑。
最后时刻,他在报告末尾附上了一段简短的【算法模拟核心代码片段】。这段代码展示了一种他基于现有硬件条件设计的、简化版的新型控制算法核心逻辑,其效率比现有方案预估能提升30%以上,并且对硬件缺陷容错性更强。
这是抛出的又一个诱饵,证明其思路并非空中楼阁。
将报告加密发送到陈国栋的指定邮箱后,何月山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精神力恢复(初级)】缓缓运转,滋养着消耗过度的神经。
他收拾好东西,平静地走出第三会议室,回到研发二部的大开间。
他刚一出现,立刻就感受到了无数道目光聚焦而来,有好奇,有探究,有嫉妒,更有来自吴建邦和王栋那边毫不掩饰的阴冷和惊疑。这三天,他被陈总“借调”的消息早已传开,在各种猜测中发酵。
“哟,何大工程师回来了?陈总那边的‘重要任务’完成了?”吴建邦阴阳怪气地问道,试图打探口风。
“只是帮忙整理了些资料,吴经理。”何月山语气平淡,回到自己工位坐下,拿起那本没看完的期刊,仿佛只是出去上了个厕所。
吴建邦碰了个软钉子,脸色更加难看,却又不敢再多问关于陈总的事。
接下来的几天,气氛愈发诡异。陈国栋那边没有任何反馈,仿佛那三天的借调从未发生。但何月山能感觉到,暗地里的较量升级了。
他工位的电脑开始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频繁蓝屏死机。送修后,IT部说是硬件老化,更换了主板。但何月山【过目不忘】记得清楚,那主板序列号是新的,但某个电容的焊点却有细微的手工痕迹——很可能被动了手脚,植入了后门或破坏程序。
他去实验室申请使用某台精密示波器,却被管理员以“优先级不高”为由无限期推迟,而那台设备明明空闲着。
甚至有一次,他中午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笔记本被人明显翻动过,虽然没丢失东西,但一种被窥视的感觉令人极其不适。
这些手段低劣而恶心,像是恼羞成怒后的泄愤,也像是在不断试探他的底线和反应。
何月山依旧隐忍不发。他默默地用自带的备用笔记本电脑工作(重要资料从不存入公司电脑),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测试数据,将更多时间花在理论研究和系统级的思考上。同时,他更加警惕,【逻辑分析】时刻评估着周围环境的风险。
他知道,赵志坚和吴建邦越来越坐不住了。陈国栋的莫名关注,让他们感到了威胁。他们急于把他这个不稳定因素摁死或者赶走。
暴风雨正在酝酿。
这天下午,部门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某个老客户的一批已过保的旧型号控制器集中出现故障,需要立刻派工程师现场支援。客户催得很急,影响很大。
这种脏活累活,自然又落到了“闲人”何月山头上。吴建邦亲自下达指令,让他立刻随车出发,前往位于邻市的客户工厂。
“小何啊,这可是锻炼的好机会,好好表现!”吴建邦皮笑肉不笑地说,“公司车紧张,你就跟售后部的车一起去吧,他们正好也要去那边处理个投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