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定期通过一个匿名加密邮箱,向陈国栋的私人邮箱提交阶段性的“思路建议”和“算法性能仿真报告”。这些报告一如既往地充满真知灼见,直指问题核心,并且总是附有令人信服的MATLAB/Simulink仿真数据或理论计算作为支撑,但他从不提供完整的、可直接编译运行的代码实现。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手段,也是留给自己的筹码。
陈国栋的回复通常很简短,且充满技术官僚的谨慎:“已阅,思路甚好,继续深入。”“仿真数据颇具启发性,可考虑在不引起注意的前提下,与项目组分享部分非关键思路。”
何月山明白,陈国栋在小心翼翼地走钢丝。他既迫切需要何月山的技术突破来打破项目僵局,向上面交代,又不想过早地激化与赵志坚、吴建邦的矛盾,或者让何月山这把“奇兵”过早暴露在聚光灯下,成为众矢之的。“分享部分非关键思路”,或许是一种折衷的试探,既能推动项目,又能观察各方反应。
何月山从善如流。他选择性地将一些算法优化的小技巧、硬件配置的建议(例如,“我发现如果将定时器3的预分频器调整为X,配合DMA通道Y,可以在不增加CPU负载的情况下,将ADC采样吞吐量提升18%”),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看似无意地、零零散散地“分享”给了项目组里那位公认技术扎实、为人相对正直且不爱争功夺利的周倩工程师。
周倩起初对这些来源神秘、表述清晰的“建议”将信将疑,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行验证后,效果令人震惊!某个控制循环的执行时间从100微秒缩短到了85微秒,某个内存拷贝操作速度提升了一倍,某个外设的初始化配置优化后稳定性大增……她震惊之余,多次试图找何月山探讨(凭借技术人员的直觉,她隐约觉得这些改进可能和这个被孤立的新人有关),但何月山总是表现得一脸茫然,然后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瞎琢磨,运气好碰巧想到了而已,将功劳轻轻推开。
于是,在无人知晓的暗处,项目组的进展因此悄然加速。周倩默默地应用着这些天降的“灵感”,解决了不少困扰大家许久的棘手问题,她在项目组内的地位和话语权也悄然提升。而这一切的源头,却依旧隐藏在那个安静的角落里。
而何月山自己,则继续向着更深处探索。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优化现有设计框架,开始构思一种更具革命性的**异构计算架构**——将部分极度耗时的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图像识别等算法模块,从不堪重负的主MCU中剥离出来,用一颗极低成本、但并行计算能力极强的辅助处理器(比如FPGA)来承担,主MCU则专注于更高级的核心逻辑控制和决策。这种思路在当时的工业控制领域,无疑是相当前卫和大胆的。
为此,他再次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大量关于FPGA设计、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ilog)、高速板级互联、信号完整性的知识被他汲取。【技能库】里【电路设计与PCB制板(初级)】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入门)】的技能被他迅速点亮并提升到实践水平。他甚至自费购买了几块廉价的FPGA开发板和常用的元器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在租住的小屋里搭建简单的验证平台,通宵达旦地测试自己的构想,手指常常被烙铁烫伤,眼睛里布满血丝。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艰辛,是对智力、体力和意志力的多重考验。【精神力恢复(初级)】技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让他能在长时间的烧脑推演后,通过短暂的冥想快速恢复精力。而系统积分,也随着他每一次微小的技术突破、每一个知识点的成功应用而缓慢却坚定地增长着。
【叮!完成新型控制算法核心模块仿真验证,性能超越预期35%。奖励:国贡值+3,系统积分+30。】
【叮!提出基于FPGA的异构计算架构方案,思路具有显着前瞻性。奖励:国贡值+2,系统积分+20。】
【叮!掌握FPGA基础开发流程,成功实现第一个功能模块(UART通信IP核)。奖励:国贡值+1,系统积分+10。】
【当前积分:102。】
看着系统界面上的积分终于突破100大关,何月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用意念确认,兑换了【技能库】中的【英语精通(读写)】和【体能强化(初级)】。
瞬间,一股清凉而磅礴的暖流再次席卷他的大脑和身体。【英语精通】的融入,让他感觉之前阅读英文技术资料时那种隐约的隔阂感彻底消失,大量的数据手册、应用笔记、学术论文变得如同中文般亲切易懂,无数之前因语言障碍而忽略的宝贵信息纷至沓来,融入他的知识体系。【体能强化】则如同一次细微的身体重塑,他明显感觉到因长期伏案和熬夜带来的腰酸背痛、精神萎靡得到了显着缓解,呼吸更加深沉有力,肌肉中的疲惫因子代谢加快,整个人的精力阈值和反应敏捷度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