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生篮球联赛的号角尚未正式吹响,预选赛的硝烟已在雪湖市各中学间弥漫开来。作为一中篮球队的新晋成员,林栋的生活被切割成了更细碎的片段——清晨的拳桩沾着露水,白天的课堂飘着粉笔灰,傍晚的球场扬着汗水,深夜的网吧则浸在键盘敲击声里。
这天清晨,雪湖公园的老槐树下,林栋正站在薄雾里练抱球桩。双臂环抱如抱圆球,肩沉肘坠,膝盖微微弯曲,呼吸匀长如钟摆。薛老拄着拐杖站在旁边,看着他脚下碾出的浅痕,忽然用拐杖在他膝弯处轻轻一敲:“松胯,别绷着。你这是打篮球打僵了,把球场的狠劲带到拳里来了。”
林栋浑身一松,胯骨仿佛突然卸了栓,身体重心又往下沉了寸许。他苦笑:“昨天对抗赛太激烈,总想着别被撞飞。”
“怕被撞飞,就先学会‘化’。”薛老慢悠悠地说,“铁山靠不是硬撞,是借势。对方来势越猛,你越要像海绵,先吸住,再顺着劲儿推回去。打球也一样,别总想着硬碰硬。”
林栋若有所思。他想起昨天和三中的友谊赛,对方中锋像头蛮牛似的冲过来,他下意识地绷紧身体去挡,结果两人撞得都生疼。要是当时能像薛老说的那样“化”一下,或许既能护住球,又不会伤到彼此。
“薛老,您懂篮球?”
薛老哼了一声:“我年轻的时候,没篮球,有摔跤。道理都是一样的——力不到则不发,劲不用则不蓄。”他用拐杖在地上画了个圈,“你看这圈,看着是圆的,其实处处是阴阳。该收的时候收,该放的时候放,才叫会使劲。”
林栋盯着那个圈,忽然想起篮球场上的转身过人。张超总说他转身太慢,可刚才站桩时,腰胯转动明明带着股圆活劲,怎么到了球场上就变僵了?
“回去琢磨琢磨。”薛老收起拐杖,“别光顾着练力气,得练‘心眼’。”
赶到学校时,早读课刚上。江慧玲已经坐在座位上,晨光透过窗户落在她摊开的英语课本上,单词旁画着小小的思维导图。见林栋进来,她往旁边挪了挪凳子,低声说:“昨天你被撞到的时候,看着挺疼的。”
“没事,皮糙肉厚。”林栋放下书包,胳膊肘不小心碰到桌腿,疼得他龇牙咧嘴——昨天撞的地方还在隐隐作痛。
江慧玲从笔袋里拿出一管药膏,塞到他手里:“这个是我妈给我备的,活血化瘀挺管用的,记得晚上涂。”药膏管是粉色的,带着淡淡的清香,和她身上的味道很像。
林栋脸一红,赶紧道谢。前桌的袁姗姗猛地转过来,眼睛瞪得溜圆:“什么好东西?给我看看!”她抢过药膏管,看清上面的字,突然捂着嘴笑,“哎哟,这不是女生用的吗?江慧玲你也太关心我们林栋了吧!”
江慧玲的耳尖瞬间红了,抢回药膏塞回林栋手里:“别听她瞎说,就是顺手。”
吴小燕也回过头,递给林栋一个保温杯:“我妈煮了当归蛋,你喝点补补。”杯子是温热的,隔着校服都能感觉到暖意。
林栋手里握着温热的杯子,看着江慧玲泛红的耳尖和袁姗姗促狭的笑,忽然觉得被撞伤的胳膊好像没那么疼了。
上午的物理课讲圆周运动,老师在黑板上画着过山车的轨迹,林栋却盯着那个圆圈走神——这不就是薛老说的“阴阳圈”吗?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向心力就能克服重力,和打球时身体转动产生的力道,似乎有着相通的道理。
“林栋,这道题你来解。”老师突然点名。
林栋猛地回神,看着黑板上的题目,脑子里却闪过篮球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他定了定神,拿起粉笔,竟从向心力公式联想到了投篮时的抛物线角度,嘴里说着“当速度达到√(gR)时,轨道对小球无弹力”,手里的粉笔却在黑板上画出了一道标准的投篮轨迹。
全班都笑了,老师也忍俊不禁:“看来你满脑子都是篮球啊。思路是对的,坐下吧。”
林栋红着脸坐下,江慧玲凑过来小声说:“你刚才画的轨迹,比张超投篮还标准。”
他忍不住笑了。原来当一件事住进心里,连解题都会带上它的影子。
下午的训练格外激烈。教练说下周六就要打预选赛第一场,对手是去年的亚军队伍——四中。“他们的前锋是全市得分王,”教练指着战术板,“林栋,你的任务就是防住他,哪怕让他得分,也不能让他轻松突破。”
林栋点点头。他看过四中的比赛录像,那个前锋速度快,变向灵活,像条泥鳅似的滑不溜手。
分组对抗时,张超主动要求和林栋一组。“今天我不攻,就配合你练防守。”他拍着林栋的肩膀,“别让四中看扁咱们。”
林栋有些意外,随即笑了。球场上的恩怨,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共同的目标最能磨平棱角。
张超模仿四中前锋的动作,左右变向,急停跳投。林栋试着把薛老说的“化劲”用在防守上,不再硬挡,而是脚步跟着对方移动,腰胯像装了轴承似的灵活转动,总能在对方起势的瞬间卡住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m.2yq.org)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