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体育馆的空调冷气似乎总也吹不散场边的热浪。第二天下午三点,当广东队的球员踩着震耳的粤语 rap 音乐走进场地时,看台上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他们穿着亮黄色球衣,身形灵活得像一群猎豹,热身时的胯下运球和背后传球行云流水,引得观众席上尖叫不断。
林栋站在球员通道的阴影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篮球表面的纹路。广东队是去年的全国季军,以快攻和外线三分闻名,平均身高不如衡水队,却像一群攥不住的水银,总能在缝隙里找到突破的机会。他的笔记本上记着教练连夜整理的数据:平均每场三分球出手28次,命中率42%,后卫陈风的百米速度10秒8,是全国高中生纪录保持者。
“别被他们的花架子唬住。”张超拍着他的胳膊,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紧张,“他们速度快,但对抗差,你抢篮板的时候尽管往里面顶。”
林栋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昨天对战衡水队消耗的体力还没完全恢复,清晨在酒店走廊练的那套桩功,让他的膝盖还带着点酸胀。但更多的是兴奋——就像薛老说的,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怕遇到更厉害的对手。
看台上,袁姗姗举着“一中必胜”的横幅,正和几个广东球迷“友好”地对峙。“我们林栋一个篮板能顶你们三个!”她的嗓子还带着昨天的沙哑,气势却半点不输。吴小燕坐在旁边,把冰镇的毛巾叠成方块,眼神紧紧盯着场上热身的林栋,生怕他哪里又磕到碰到。江慧玲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箭头,标注着广东队球员的跑位习惯,笔尖在“陈风”这个名字旁边打了三个重点符号。
裁判的哨声刺破喧嚣,比赛开始。跳球环节,张超再次输给对方中锋,但林栋早有准备,在篮球被拨向广东队半场的瞬间,他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用一个近乎滑铲的动作,在陈风触球前将球捅了出去。
“好球!”场边教练的吼声混在惊呼声里炸开。
王浩抢到球,迅速传给张超,快攻上篮得分。开场仅15秒,一中就拿下两分。看台上的雪湖市旗帜瞬间飘扬起来,袁姗姗的尖叫差点震碎旁边的玻璃杯。
广东队显然没料到他们会这么快进入状态。陈风皱着眉,带着球迅速推进,他的脚步快得像踩着风火轮,连续变向晃过两名防守队员,眼看就要上篮,林栋却像从地里冒出来似的,稳稳地站在篮下。
这一次,他没用铁山靠的硬劲,而是像练揉球劲时那样,双臂微微弯曲,身体随着陈风的移动小幅调整。陈风试图用假动作晃开他,左晃右晃,林栋的脚步却像生了根,始终挡在他和篮筐之间。
“过不了他!”看台上的广东球迷发出失望的叹息。
陈风急了,猛地起跳想拉杆上篮,林栋却比他更快半步,长臂一伸,指尖轻轻点在篮球侧面。这力道不大,却足以改变球的轨迹,篮球擦着篮板飞出界外。
“防守犯规!”广东队的教练在场边大喊,脸涨得通红。
裁判摇了摇头,示意球出界,一中发球。林栋落地时,膝盖在地板上轻轻顿了一下,将冲力化解在脚踝——这是薛老教的“卸力”技巧,以前用来化解对手的拳劲,现在用来应付快速的变向跑再合适不过。
陈风盯着林栋,眼神里燃起了斗志。这个看起来不算特别壮的对手,像块贴在身上的膏药,明明速度没自己快,却总能提前堵住去路。
接下来的比赛,变成了速度与韧性的较量。广东队像一阵旋风,在场上不停地穿插跑动,传球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陈风的突破更是防不胜防,就算林栋能挡住他第一次,也挡不住他迅速回传后再绕到外线投三分。
“唰!”篮球空心入网,三分有效。看台上的黄色浪潮瞬间沸腾,粤语的欢呼声浪拍打着体育馆的四壁。
第一节还没结束,广东队就投进了四个三分球,以21:12领先。林栋的额角渗出细汗,不是累的,是急的。他们的防守像张紧绷的网,却总被对方用速度撕开一个个口子。
“换战术!”教练在场边大喊,“林栋上前夹击陈风,其他人收缩防三分!”
林栋立刻调整位置,和王浩一起夹击持球的陈风。陈风果然慌了,想把球传出去,却被林栋眼疾手快地断了下来。他运球往前冲,广东队的球员迅速回防,他却在三分线外突然急停,手腕一抖,篮球划过一道高高的弧线,落在篮下张超手里。
张超接球后顺势起跳,隔着对方中锋把球扣进篮筐!
“漂亮!”袁姗姗跳起来,横幅差点甩到前排观众脸上。吴小燕笑着递过水杯,眼里的紧张消散了些。江慧玲在笔记本上写下“传切配合有效”,笔尖在林栋的名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
这记扣篮像针一样刺破了广东队的气势。第一节结束,比分追成24:21。休息室里,林栋把战术板拉到自己面前:“他们的三分球虽然准,但出手时习惯往前探身,咱们可以在他起跳时稍微干扰一下,不用真的碰到人。”他边说边比划,模仿着广东队球员投篮的姿势,“就像这样,用气势吓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m.2yq.org)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