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雪重新掀开白纸,继续上课:“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三句话。首先,‘子曰’即是孔夫子说。‘子’是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而《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夫子而言。”
堂上的学员们专心致志地听着讲解,个别笔耕不辍地记录着重点内容。
龙雪:“接下来进入正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孔夫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也可理解为按时。
‘习’:则是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说’:喜悦,快乐之意。
整句连起来的意思便是: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接着龙雪引导着学员们将这一句再朗读了一遍,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朗读的过程中,龙雪不时地给予学员们鼓励的目光,让她们更加自信地表达。随后无缝地进入下一句的学习。
龙雪:“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各位在这儿学习,就可以互称为朋。
‘乐’:也是快乐,高兴之意,但与第一句的‘说’有所区别:‘说’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所以,第二句整句的意思便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
跟着龙雪又带着学员将第二句再次齐声朗读了一遍,随后耐心地询问道:“现在,对于这前两句的含义,大家是否已经理解了呢?”
堂上学员纷纷点头,用肯定的眼神回应着:“理解了!”
龙雪欣慰地笑着,那笑容犹如一束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也让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讲堂变得更加温馨。
龙雪:“那往下看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是了解的意思。
‘愠’:是恼怒,生气之意。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具体说出人不知什么。联系下文,‘而不愠’是一个转折,但不生气。是谁不生气呢?”
龙雪停了下来,笑着望向堂上的学员们,轻声问道:“是谁不生气呢?”
整个讲堂瞬间安静下来,就怕老师突然的提问。
龙雪眼睛环视了一圈,目光在每一位学员脸上停留片刻。这时,有位小学员轻声说了声:“我!”
龙雪即刻洋溢着欣喜的笑容,夸赞道:“对咯!真聪明!讲堂上就应该这样踊跃发言,就算回答说错了,那也没关系!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一种进步。大家为她鼓掌!”说完便带头拍起了手掌。
小女孩站在座位上,双手捏着一角衣角,她的脸庞泛起了一抹红晕,如同初升的朝霞,散发着羞涩的魅力。
掌声刚落,龙雪便继续讲着:“‘而不愠’是说但我不生气,因此上文中的‘人不知’应是‘人不知我’,意思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而此处是指在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这样整句的意思也就清楚了: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紧接着,龙雪带着学员们将这一章节再次大声地朗读了一遍。
然而此刻,讲堂后排风波又起。郑青毫不死心,其性格就是有仇必报,而且必须是现时报。
刚重新坐回去后,目光其实就像磁石般,牢牢吸附在虎云身上,时刻在寻求战机。
虎云则还是靠凳子左边端正坐着,全神贯注听讲。她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点头表示,显然已经完全沉浸在龙雪所讲述的内容之中。
讲坛之上,龙雪正在进行着总结:“本章提出要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这便是孔夫子一贯坚持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此时后排大战的序幕却已悄然拉开。
郑青瞥见虎云又往凳子左边挪动了些许,心中暗自窃喜:这一次,你没有机会站起来了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她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姿态,坐姿笔直,双手平整地叠放在桌面上,目视前方。然而屁股却像蚂蚁搬食一般,一点一点往右悄悄挪动,生怕被虎云发现。
挪到右边后,她装作一个不小心,将毛笔碰掉下桌子,眼珠子迅速上下左右瞥了一圈后,然后偷偷摸摸弯下腰要去捡。右脚伸出八仙桌外,头部侧身向下,左手扶着八仙桌边缘,缓缓向下,直到右手够到了毛笔,右手撑在地上,转回头透过桌底观察,发现虎云仍在原位,心想应是没察觉出异常。
于是,左手发力抓住八仙桌,右手手指将毛笔又弹开了些,随后右脚配合着发力,右手稳稳地撑在地上,头和身子继续斜向前,向下,就快触碰到地面,最终使自己的屁股抽离凳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鹤侠侣请大家收藏:(m.2yq.org)神鹤侠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