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无意”中透露的关于赵副队长的信息,像一颗投入76号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预想中要大得多,层层扩散,搅动着原本就污浊的池底。
心思缜密的武藤兰显然没有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偶然的线索,而是敏锐地将此纳入她早已构建的、对76号特工总部整体忠诚度的深度怀疑框架中,视为一个关键的验证点。
并且,她迅速与南造云子商议,将这份疑虑和初步判断整理成详尽的报告,共同呈递给拥有最终决策权的佐藤一郎课长。
几天后,76号特工总部内部的气氛明显变得诡异起来,仿佛被一层无形而粘稠的寒霜笼罩。以往那种肆无忌惮的嚣张跋扈、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景象彻底消失了,走廊里回荡的只有刻意压低的、断断续续的窃窃私语。每个人擦肩而过时,眼神中都充满了警惕与猜忌,仅仅点个头便匆匆离开,仿佛多停留一秒、多说一句话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没人再愿意轻易开口,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默。
风声很快便如鬼魅般悄悄传了出来。原来,在佐藤一郎的明确授权下,武藤兰启动了一项针对76号内部,尤其是核心行动部门的“忠诚审查”行动。审查的方式并非传统的皮鞭烙铁、刑讯逼供,而是更符合她心理学博士专业特点的精密手段:精心设计的心理问卷、一对一的深度个别访谈,以及对日常行为模式的细致分析与评估。这种看似“温和”的方式,却因其直指内心、难以防备而更令人胆寒。
首当其冲被“请”去进行长时间谈话的,正是那个与陈默有过节的赵副队长。据说谈话在封闭的房间里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当赵副队长最终出来时,脸色铁青,额头上布满细密的冷汗,眼神涣散而充满戾气。他对着走廊里等候的手下莫名其妙地发了一通邪火,声音嘶哑而暴躁。紧接着,他手头负责的几个重要案件被迅速移交他人,本人也被变相停职,勒令“配合后续调查”,形同软禁,政治生命已岌岌可危。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开始。武藤兰根据档案室的尘封记录和初步访谈获取的蛛丝马迹,又冷静地圈定了好几个“重点观察对象”。这些人被选中的理由各异:有的是因为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团队精神”;有的是因为过往经历中存在难以查证或模糊不清的空白期;甚至有的仅仅是因为在几次关键行动失败过程中表现出了“过于幸运”的巧合——这种“幸运”在武藤兰的逻辑推演里,成了通敌嫌疑的间接证据。
76号内部顿时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人心惶惶之中。主任李士群对此极为不满,私下里怒斥这是特高课的手伸得太长,粗暴干涉他的职权范围,严重干扰了76号的正常工作秩序。但在佐藤一郎课长不容置疑的强硬态度下,他只能暂时隐忍,将怒火压在心底。为了自保,也为了向特高课证明自己对“纯洁性”的重视,李士群也不得不紧急下令在76号内部进行更严厉的自查自纠。
一时间,告密信如雪片般飞向主任办公室,诬陷构陷、互相倾轧的卑劣戏码在76号这座阴森的堡垒内部不断上演,昔日的同僚瞬间变成了彼此提防、互相撕咬的敌人。
陈默冷眼旁观着这场由他亲手引燃、如今已熊熊燃烧的“内部清洗”风暴。他通过小林中尉这条线,以及委员会里那些与76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脉,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令人心悸的消息:某个负责后勤的小队长因为被匿名举报贪污而被抓走;
两个平时就关系恶劣的行动队员在高压下互相疯狂指责对方是内鬼,在食堂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几个承受不了这种无孔不入恐惧的底层杂役和文书,趁着夜色偷偷跑路了。整个组织架构正从内部开始松动、溃烂。
76号的行动效率受到了灾难性的严重影响,许多原本在紧锣密鼓进行的调查和抓捕行动被迫中断或无限期推迟。这对于城市中艰难求生的抵抗力量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宝贵的喘息机会。
然而,陈默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反而像压上了一块巨石。他成功地转移了武藤兰的部分注意力,也借机除掉了赵副队长这个眼前的麻烦,但这场风暴的走向,已经开始有些失控,如同脱缰的野马。
武藤兰的方法虽然不像刑讯那样留下血腥的伤痕,但这种基于心理分析和群体性猜疑的审查,如同无声的瘟疫,更容易制造出冤假错案,将无辜者的精神生生逼入绝境直至崩溃。而且,谁也无法保证,这把由他点燃的、本意只在76号内部焚烧的邪火,不会蔓延失控,烧向其他意想不到的方向。
果然,几天后,小林中尉在一次看似寻常的见面时,忧心忡忡、欲言又止地对陈默说:“陈桑,76号那边现在彻底乱成一锅滚烫的粥了。武藤博士的方法……唉,现在弄得人人自危,杯弓蛇影,连正常的工作都快无法开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谍报代号我是烛影请大家收藏:(m.2yq.org)谍报代号我是烛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