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齐王建在那场荒唐的投降仪式上,如同献祭的肥羊般匍匐在王贲马前,双手奉上那沉甸甸却已毫无意义的传国玉玺时,他心中或许还残存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着那位素未谋面、却接受了他几十年“孝敬”的秦王嬴政,会念在他的“恭顺”和“识时务”,真的赐予他一片庄园,几名仆役,让他这个亡国之君能够锦衣玉食,了此残生。
毕竟,他可是“主动”投降的!没有给大秦天兵造成任何麻烦!这难道不算大功一件吗?
这种天真到近乎愚蠢的想法,支撑着他度过了被初步羁押在临淄、等待命运裁决的最初几天。他甚至开始和看守他的秦军小吏套近乎,打听咸阳的风土人情,盘算着将来该在哪个繁华地段购置宅院,又该挑选哪些齐地美人充作姬妾……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现实的风,远比想象中要寒冷刺骨。
王贲受降之后,展现出的效率令人咋舌。他麾下的秦军如同精密冰冷的机器,迅速而有序地接管了临淄城的防务、府库、官署。黑色的旗帜取代了齐国的旌旗,在临淄城头猎猎作响,宣告着这片土地已然易主。
与此同时,一套全新的行政体系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来。来自咸阳的任命文书和早已准备好的秦吏,如同候鸟般准时抵达。王贲奉嬴政之命,在原齐国的核心区域设立齐郡(郡治临淄)和琅琊郡,将这片富饶的土地正式纳入秦帝国的郡县制管辖之下。秦法条文被张贴在城门口,那些曾经在稷下学宫争鸣的百家思想,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统一步伐。
在忙于建立新秩序的同时,清算也同步展开。
首要目标,自然是那位“功勋卓着”的丞相后胜。
后胜起初还做着继续在新朝担任高官(哪怕是降级使用)的美梦,毕竟他自认为对秦国的“贡献”巨大。然而,他等来的不是新的官袍印绶,而是几名面无表情的秦军执法吏和一条冰冷的铁链。
“你……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乃齐国丞相,不,我是大秦的功臣!我要见王将军!我要见陛下!” 后胜挣扎着,尖叫着,试图搬出他那些“功劳”。
为首的执法吏嗤笑一声,那笑容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鄙夷:“功臣?后胜,你贪贿卖国,蛊惑君上,致使齐国坐视盟友灭亡,自毁长城!似你这等无君无国、唯利是图之徒,也配称功臣?陛下有令,尔等误国奸佞,留之无益,反污我大秦清名!即刻处决,以儆效尤!”
没有审判,没有辩驳的机会。对于后胜这种已经完全失去利用价值、甚至其存在本身都是一种讽刺的棋子,嬴政的处理方式简洁而冷酷——如同清扫掉棋盘上碍眼的垃圾。
在临淄城外的刑场上,这位曾经权倾齐国、收受秦国贿赂无数的丞相,在无数齐人复杂(或许是痛快?)的目光注视下,被干脆利落地斩下了头颅。他那些依靠卖国得来的巨额家产,自然也悉数充公,成为了帝国国库的一部分。
后胜的死,像是一声警钟,敲碎了所有前齐官员残存的侥幸心理。
处理了后胜,接下来便轮到了齐王建本人。
当咸阳的诏令终于抵达临淄时,齐王建几乎是扑上去接过那卷帛书的。他颤抖着双手展开,期盼着上面写着对他“深明大义”的嘉奖和安顿的旨意。
然而,帛书上的文字,却像一把把冰锥,瞬间刺穿了他所有的幻想,将他打入了无底冰窟!
诏令的内容大意如下:齐王建,昏聩无能,听信奸佞,坐视天下纷争而不救,有负天子(周天子,虽然早已名存实亡)所封诸侯之责。虽最终纳降,然其过难恕。为警后世,特将其流放至共地(今河南辉县),囚于松柏树林之中,不予饮食,任其自生自灭!
流放!囚禁!不给食物!
这哪里是让他去做富家翁?这分明是判了他缓慢而痛苦的死刑!“共工之囚”,这个充满上古神话色彩(共工是传说中的水神,曾怒触不周山)的地名,此刻却成了他生命终点的绝望牢笼!
“不!不可能!秦王怎能如此待我?!我是主动投降的!我献上了整个齐国!!” 齐王建如同疯癫了一般,撕扯着手中的诏令,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嬴政!你背信弃义!你不得好死!!”
然而,无论他如何哭喊、咒骂,都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几名身材魁梧的秦军士兵上前,如同拖死狗一般,将彻底崩溃、屎尿齐流的齐王建从临时羁押处拖了出来,塞进了一辆四面透风、如同囚车般的简陋马车。
黑夫和惊所在的部队,被分配到了押送齐王建前往共地的任务之一(可能是负责一段路程的警戒)。当他们看到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齐王,如今如同一滩烂泥般蜷缩在囚车里,眼神空洞,嘴里只会无意识地念叨着“饿……给我吃的……”,脸上早已没有了昔日养尊处优的红润,只剩下灰败和绝望的死气时,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哥,这……这也太惨了点。” 惊看着囚车里的齐王建,有些不忍地说道,“好歹是个王,就这么活活饿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2yq.org)天下一帝秦始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