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命令行窗口闪烁。几秒钟后,一行清晰的文字显现出来:
“105.1的幽灵峰很有趣。氟代季铵盐?潜在的生物电干扰?”
解密成功!
对方不仅验证了她的解密能力,更在挑战文件中,直接点出了报告里最关键的特征碎片离子峰(m/z 105.1),并精准推测了其可能的化学本质(氟代季铵盐)和核心作用机制(生物电干扰)!
这不是普通的看客!这是真正的内行!极有可能就是她所期待的、来自国际学术界的边缘力量!
林可强压下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激动,立刻回复。她没有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只是用同样的PGP加密,回复了另一段取自报告中的、关于“X物质”在仓库陷阱中作用速度(秒级)的描述片段作为二次验证。
邮件发出。又是煎熬的等待。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几个小时后,新的加密邮件抵达。
发件人依旧是匿名字符串。
邮件内容稍长了一些,带着一种冷静而专业的口吻:
(“验证通过。‘化学家_蝉’(林可在暗网的化名)。”)
“你提供的碎片离子图谱(m/z 105.1, 356.2, 287.0...)极具启发性。它与理论预测中一类具有长链全氟烷基(如C8F17-或类似结构)的特定氟代烷基铵化合物高度吻合。这类结构以其极端的亲脂性以及能高效破坏神经元膜电位的特性而闻名——这与你所描述的效果(快速起效,多样的致命表现)一致。”
“你描述的时间异常(‘循环’)与它的潜在关联超出了当前主流认知的范畴,但并非完全不可能。考虑到如此强效的神经干扰剂在理论上具有干扰系统层面、甚至可能是量子相干层面的基础生物电节律的能力,这很值得推敲。仅是推测,但引人入胜。”
“务必极度谨慎。能够操控此类物质的实体非常强大。需要更多数据。我们将保持关注。”)
邮件的落款是一个代号:“N.T.Observer”(神经毒理学观察者)。
林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封邮件,每一个单词都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巨大的涟漪。
确认!
来自专业领域的、基于她提供质谱数据的确认!对方不仅肯定了“X物质”的存在和氟代季铵盐的本质,更精确推测了其可能的长链全氟烷基结构(C8F17-),并完美解释了其恐怖毒性的机制(破坏神经元膜电位)!这完全符合陆浩宇赠书中的前沿理论和他们观察到的所有死亡特征!
更震撼的是,对方没有回避她报告中关于“循环”的离奇描述!虽然谨慎地标注为“推测”,但明确提出了“生物电干扰延伸至系统甚至量子相干层面”的可能性!这为“X物质”引发时空扰动的恐怖特性,提供了第一个来自外界的、理论上的支撑点!
这不是石沉大海。
这是死寂深海中,第一道微弱的、却无比清晰的回波!来自一个理解深渊、并敢于正视深渊的同行者!
……
巨大的冲击让林可浑身都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眩晕的激动和……被理解的震撼。她的研究,她的发现,她的指控,第一次在冰冷的学术逻辑层面,得到了遥远的、匿名的、却无比有力的共鸣!
手臂的针孔传来一阵强烈的、如同共鸣般的脉动,仿佛她体内的“中和剂”或残留的“X物质”,也在回应着这来自远方的科学共鸣。
她不再是孤身一人在黑暗中嘶吼。
在暗网的无边海洋里,第一道涟漪,终于荡漾开来。
林可关闭了平板,小心地藏好所有的设备和U盘。她走到狭小的旅馆窗前,推开布满灰尘的窗户。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冰冷的雨丝飘进来,打在她的脸上。
她抬起头,望向灰蒙蒙的、雨幕笼罩的天空。雨水混合着泪水滑落,但她的嘴角,却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向上扬起了一个微小的、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那不再是悲恸的弧度。
那是绝境中看到一丝微光,背负着沉重之名,却依然选择继续前行的、战士的弧度。
“N.T.Observer……” 她低声念着这个代号,声音在雨声中几不可闻,“谢谢。”
然后,她深吸了一口带着雨水清冷气息的空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沉默已被打破。
涟漪已经荡开。
战斗,才刚刚开始。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m.2yq.org)致命重生:化学物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