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此为高度推测性假说,远超当前实证神经科学。但‘X’的存在本身已打破常规。此假说或为理解其最诡异效应提供一种(可能是错误的)理论框架。望谨慎对待。”
“贵方勇气可嘉,望保重。”
署名: “NeuroSpec_Group” (神经光谱小组)
量子点?量子相干态?退相干效应?时序崩溃?功能性重置?
这些术语如同天书,却又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逻辑力量!美国学者提出的“量子神经扰动”假说,虽然声明是推测,却为“X物质”引发“循环”这一最匪夷所思的现象,构建了一个基于前沿物理和神经科学的、看似荒诞却又逻辑自洽的解释框架!尤其是关于“中和剂”形成“锚点”的推测,完美解释了为何只有林可能重生!这假说如同一道强光,刺破了笼罩在“循环”机制上的重重迷雾!
林可感到一阵眩晕般的震撼。手臂的针孔再次传来清晰的脉动感,这一次,仿佛有细微的电流沿着神经末梢流淌,似乎在隐隐呼应着邮件中描述的“量子相干”与“退相干”……是错觉吗?还是她体内残留的“X物质”与“中和剂”的混合物,真的在某种层面与这前沿假说产生了共鸣?
……
她深吸几口气,点开第三封邮件。
发件人:又一个匿名地址 (来源不明,通过多重跳板)
主题:关注与支持
正文(简洁):
“化学家_蝉,”
“报告已阅。数据惊人。指控严重。”
“‘X’的阴影不止于明德。我们已知晓类似踪迹。”
“你并非孤身一人。一个致力于揭开此类危险研究的小规模组织已关注此案。保持隐匿。保护自己。证据链需更完整。”
“必要时,可通过此信道联络。密钥更新见附件PGP块。”
“保持警惕。‘方程式’终将平衡。”
署名: “守夜人”
组织!小规模组织!知晓类似踪迹!支持!
这封邮件虽短,信息量却爆炸!它意味着林可的报告不仅引起了学者个体的关注,更触动了一个可能长期追踪此类危险研究的隐秘团体!“方程式终将平衡”——这署名语带着一种冷静的决心和宿命感。
“化学家_蝉”这个代号,第一次不再只是孤悬的标识,而是成为了一个连接点!
林可靠在冰冷的椅背上,闭着眼,消化着这三封邮件带来的巨大信息洪流。冰冷的数据(日本档案)、震撼的理论(量子假说)、有力的声援(守夜人)……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回响,如同三道性质各异却同样强劲的冲击波,狠狠撞在她孤军奋战的心房上!
不再是死寂的深海!
不再是石沉大海!
她投下的“核弹”,终于开始在全球暗网的隐秘节点间,激荡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的涟漪!
手臂针孔的脉动感依旧清晰,但此刻,那感觉不再是单纯的警示或痛苦,更像是一种与远方共鸣的、充满力量的鼓点。
她睁开眼,图书馆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光晕。
孤身一人的战斗,依然凶险万分。
但此刻,她的背后,仿佛有无数道来自黑暗深处的、理解而坚定的目光,穿透重重迷雾,落在了她的肩上。
她不再是独自背负着逝者之名。
她成为了名为“化学家_蝉”的旗帜。
而战斗的号角,正由远及近,在量子理论的低语、冷战档案的尘封低吼和隐秘组织的无声集结中,愈发嘹亮。
林可的手指在冰冷的键盘上轻轻敲击,回复给前两封邮件简短的感谢,并附上关于“P-X 前体”MOF结构的新发现。对于“守夜人”,她则发送了一个加密的确认信息。
做完这一切,她清除了所有痕迹,站起身。背包里,陈重的遗物和那份沉重的报告,似乎也不再那么冰冷刺骨。
她望向窗外那片被灯火点亮的、依旧危机四伏的夜色,眼底燃烧着比灯火更亮的火焰。
国际声援的序幕,已然拉开。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m.2yq.org)致命重生:化学物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