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果然如林可所料,金宇成只是众多“信使”中的一个。
而幕后的黑手,依然未曾浮出水面!
……
日内瓦的深冬,湖水蓝得发暗,倒映着阿尔卑斯山积雪覆盖的峰峦。
湖面吹来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卷起林可深灰色风衣的衣角,也吹乱了她额前几缕未被束起的发丝。她站在ICSAEC总部大楼顶层的观景露台上,目光越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投向远方。
“林,第聂伯河项目风险评估报告,需要你的最终签字确认。”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可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过身。是她的直属上司,ICSAEC行动分析部的负责人,雷诺兹。这位前联合国维和部队指挥官出身的瑞士人,有着花岗岩般坚毅的下颌线和一双能洞察一切迷雾的灰蓝色眼睛。他将一份厚厚的加密电子档案板递给她。
“乌克兰方面提交的补充数据都核实过了?” 林可接过档案板,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滑动,目光快速扫过复杂的化学结构式、风险矩阵图和密密麻麻的现场勘查照片。项目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一家宣称研究“高效水污染治理生物酶”的工厂。但ICSAEC的情报网络捕捉到其原料采购清单中,夹杂着几种受控的、可用于合成特定神经抑制剂的中间体。
“全部交叉验证完毕。” 雷诺兹点头,语气带着对林可专业判断的绝对信任,“表面工艺路线合理,但关键催化剂的合成副产物图谱,与七年前西伯利亚一起未公开的化武事故残留物存在高度相似性。风险等级:A+。建议:立即冻结其关键原料进出口许可,协调当地安全部门进行突袭核查。”
林可的目光停留在报告末尾一张放大的卫星照片上——工厂深处,一个不起眼的仓库屋顶通风口,红外成像捕捉到异常的热源分布模式。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按在左臂内侧,中和剂的温热感似乎随着她专注的思考而微微增强,如同一个精准的探测器,无声地确认着报告指向的危险核心。
“同意。” 她的声音平静无波,指尖在电子签名栏划过,留下一个独特的、带着锐利棱角的签名。动作干脆利落,不带一丝犹豫。“通知‘北极狼’小组待命,我需要突袭核查的实时画面接入。”
雷诺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三年前那个带着一身伤痕和巨大秘密加入ICSAEC的年轻女孩,如今已成为行动分析部最锋利、最冷静、也最令人敬畏的剑。她的专业素养无可挑剔,对危险的嗅觉如同野兽般敏锐,更难得的是那份在巨大压力下依旧如磐石般的定力。只有极少数人,像雷诺兹这样曾与她共同经历过“幽灵项目”危机的人,才能偶尔在她眼底深处,捕捉到那被冰封的伤痕,以及那道永不熄灭的、为某人燃烧的幽蓝微光。
“明白。突袭将在当地时间午夜进行。” 雷诺兹收起签好字的档案板,“另外,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来了非正式咨询函,关于建立新型神经毒剂全球快速响应机制的可能性。措辞很……试探。指明希望听取你的‘专业见解’。” 他刻意加重了最后四个字。
林可嘴角勾起一个极淡、极冷的弧度。专业见解?她太清楚某些国家机构在“新型神经毒剂”这几个字背后涌动的暗流。对力量的渴望,对潜在武器的觊觎,从未因陆浩宇的覆灭而消失。
“回复他们,” 林可的声音如同日内瓦湖的深水,平静而冰冷,“ICSAEC的立场从未改变:任何以国家安全为由,绕开最高等级伦理审查和国际监督,进行致命神经活性物质研究的企图,都是在重蹈‘凤凰计划’的覆辙。我们只提供基于实证的风险评估和封存建议。‘专业见解’?告诉他们,我的见解都写在明德大学的档案和那些无辜者的墓碑上了。”
雷诺兹了然地点点头,没有再多问一句。这就是林可。她将自己锻造成了一面坚不可摧的盾,守护着那道由血与泪划下的伦理边界。任何试图模糊这条界线的试探,都会撞上她冰冷的、不带丝毫妥协的拒绝。
……
夕阳的余晖将湖面染成一片熔金。林可离开总部大楼,步行穿过落叶铺就的街道,走向湖边那栋不起眼的公寓楼。她的公寓在三楼,视野开阔,能望见大半个日内瓦湖和着名的喷泉。
公寓内部,如同她的人一样,简洁到了极致。纯白的墙壁,原木色的地板和家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唯一的“杂乱”,是书房靠墙摆放的几个顶天立地的金属文件柜,里面塞满了加密硬盘和纸质档案,那是她持续追踪全球高危化学研究项目的心血。书桌宽大,上面除了电脑和几个加密通讯终端,就只有一本摊开的、烧焦卷边的硬壳笔记本,和一张放大的、显示着手臂皮肤下淡蓝纹身的照片。
杜恒的方程式,是她永不放弃的灯塔。
她脱下风衣,换上舒适的居家服。没有开灯,任由窗外城市和湖面的灯火勾勒出房间的轮廓。她走到窗边,倒了一杯清水,静静地看着远处喷薄而起的巨大水柱。白色的水龙在夜空中升腾、散落,如同无数坠落的星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致命重生:化学物语请大家收藏:(m.2yq.org)致命重生:化学物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