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的原始森林在身后化作一道墨绿色的天际线,林凡独自踏上了返回城市的归途。与来时不同,他怀中多了一本白庸手绘的《南山经灵植初鉴》,体内奔流着初步掌控的灵觉,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白庸在三日前接到一道紧急的灵讯后,便决定与林凡分头行动。
“古老的平衡被打破,动荡的不止一处。我需要去处理另一件棘手的事情。”白庸临行前,将一枚温润的白色玉符交给林凡,上面刻着玄奥的纹路,隐隐有白泽的气息。“这枚‘泽符’能帮你隐匿气息,关键时刻或可护你一次。记住,承灵者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他没有给林凡具体的地址或人名,只留下一个模糊的线索:“若你需要同伴或指引,可去城市西南方的‘旧书斋’看看。那里的主人,或许能为你解惑。但切记,在你体内的‘灵’完全苏醒前,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也不要显露你的特殊。”
带着这份嘱托和谜题,林凡回到了他曾经熟悉的城市。
城市似乎恢复了秩序。断裂的电缆被修复,坍塌的建筑被清理,街道上车流依旧。但仔细看去,许多高楼的外墙仍残留着修补的痕迹,街头巷尾增设了许多崭新的、带有特殊频率发射器的监控探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克制的氛围,新闻里滚动播放着关于“异常气象灾害后续处理”和“新型公共安全措施”的报道。
普通人依旧忙碌于自己的生活,仿佛那夜的天地裂变只是一场集体的噩梦。但林凡知道,一切都不同了。在他的灵觉感知下,城市的地底、废弃的楼宇间、甚至拥挤的人潮中,偶尔会闪过一丝微弱却真实的灵性波动——有草木之灵在缝隙中顽强生长,也有弱小的、懵懂的兽灵在阴影中窥探。
更重要的是,他清晰地感知到,城市里多了几股毫不掩饰的、强大的“光点”。他们秩序井然,气息中带着一种统一的、冷峻的标识。
很快,他通过一些隐秘的网络论坛(如今充斥着各种关于“超自然事件”的讨论)和旁敲侧击,了解到官方的态度。面对无法用科学完全解释的剧变,国家机器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与力量。
一个名为 **“异常现象管理与特殊人才协调局”** (简称“异管局”)的机构被迅速成立,并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们公开招募“具备特殊能力的人才”,承诺提供资源、培训和秩序,同时也明确立法:所有“特殊能力者”(即承灵者)必须登记备案,严禁利用能力危害公共安全,违者将受到严厉制裁。
异管局的存在,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效地遏制了部分获得力量后为非作歹的承灵者,维护了社会表面的稳定;另一方面,其强硬的管控态度,也让许多像林凡一样不愿暴露身份、或对官方抱有疑虑的承灵者选择了隐藏。
林凡站在人流如织的街头,感受着体内那依旧沉睡却潜藏着浩瀚力量的“灵”,以及怀中那枚冰冷的泽符。他明白,白庸的谨慎是对的。一旦登记,意味着失去自由,意味着他体内这个连白泽都看不透的秘密,很可能暴露在未知的风险之下。
他需要信息,需要了解这个新世界的运行规则,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旧书斋……”林凡低声念着白庸留下的线索。那会是同伴的聚集地吗?还是一个情报交换的场所?
他没有立刻前往。白庸说过,要等他体内的灵苏醒。虽然那股悸动日益强烈,但距离真正的苏醒,似乎还差一个契机。
他决定先留下来。利用自己初步掌握的感知能力,像幽灵一样游走在城市的灰色地带,观察异管局的行动,了解其他野生承灵者的生存状态,搜集关于各种“灵”出现的情报。他需要知道,这座熟悉的城市,在表象之下,究竟变成了怎样一副光景。
他租下了一间位于老城区、人员混杂的公寓,这里气息混乱,便于隐藏。白天,他像一个普通的、寻找工作的年轻人;夜晚,他则化身都市的暗影行者,用那双能看见“真实”的眼睛,审视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他看见异管局的特勤小组如何围捕一只失控的、形似“山hui”(彘身人目,音如婴儿)的兽灵,动作干净利落,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也看见两个未登记的承灵者为了争夺一株刚刚萌芽的灵植,在暗巷中短暂交手,灵光闪烁,最终两败俱伤,被闻讯赶来的异管局带走。
他还感知到,在某些更深的地下,似乎有更加隐秘、更加古老的气息在悄然汇聚,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世界的确变了。秩序在重建,规则在改写,力量在暗流中涌动。
林凡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一切。他知道,白庸留下的线索是方向,但脚下的路,需要他自己一步步去丈量。他在等待,等待自身力量的彻底觉醒,也等待一个真正踏入这场洪流的合适时机。
他的都市隐居生活,成了他作为承灵者真正独立成长的第一课。而“旧书斋”的秘密,以及更广阔的世界,都在不远的前方,静待他的到来。
喜欢天上那是什么,我的天,独脚牛请大家收藏:(m.2yq.org)天上那是什么,我的天,独脚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