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咱们这辣条根本不够卖啊!刚子他们往那儿一站,排队的人更多了,两大盆,半个小时就抢光了!好多孩子没买到,都快哭了!”大刘一边哗啦啦地数着今天收来的、堆满桌面的毛票和硬币,一边激动又发愁地对陈锋说。
陈锋看着桌上那堆小山似的零钱,再看看灶房里堆着的、已经见底的面粉和油桶,眉头微蹙。家庭小灶的产量已经达到极限,根本无法满足爆炸的市场需求。扩大生产,势在必行!
“光靠咱俩在自家灶台折腾,累死也供不上。”陈锋斩钉截铁地说,“必须找个专门的场地,雇人,规模化生产!”
“雇人?找场地?”林婉秋正在旁边记账,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忧虑,“那得花不少钱吧?而且……可靠吗?”她担心秘方泄露,也担心管理不好。
“钱的问题不用担心,我们现在每天净收入稳定在五块钱以上,前期投入撑得住。”陈锋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沉稳,“可靠的人……眼前就有。”
他说的正是隔壁的张婶和李大妈。这两家以前虽然也说过闲话,但本质不坏,家里条件困难,为人还算勤快本分。而且住得近,方便管理。
说干就干。陈锋立刻找到房东,用每月十块钱(这在当时是高价)的租金,租下了他家闲置的、紧挨着陈锋家的那间空房。房间不大,二十来平,但足够放下几张案板和灶具。
接着,他带着大刘和刚子,去旧货市场淘换来了两个半新的厚铁皮桶(用来和面、清洗),几张表面光滑的旧案板,几口大号的铝锅和铁锅,以及几十个晾辣条用的竹篾簸箕。又添置了几个蜂窝煤炉子,确保火力供应。这些前期投入,林婉秋在账本上记下了:共计花费六十八元五角。
场地和设备准备好,陈锋亲自去找了张婶和李大妈。
“张婶,李大妈,我这儿有个活儿,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干?”陈锋开门见山,“帮我做辣条,洗、切、拌料、看火都算,按天算钱,一天一块五,日结。就是活儿有点累,地方就在隔壁。”
“一天一块五?!”张婶和李大妈眼睛都瞪圆了。这都快赶上临时工的工资了,还是日结!这年头,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去!两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忙不迭地答应下来:“愿意!愿意!小陈啊,你放心,婶子肯定给你干得妥妥的!”
陈锋点点头,神色严肃地补充道:“工钱我给到位,但有一条,作坊里看到、听到的任何事,尤其是这辣条怎么做出来的,不准往外说一个字。要是让我知道谁把话传出去了,那就别怪我陈锋不讲情面,以后这活儿,还有这院里的交道,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说话时,刚子就抱着胳膊站在他身后,眼神不善地扫视着两人。张婶和李大妈心里一凛,赶紧赌咒发誓:“不能!绝对不能!小陈你放心,我们晓得轻重,这赚钱的门路,烂也烂在肚子里!”
人员到位,陈锋亲自带着张婶和李大妈熟悉流程,严格规定卫生标准,比如必须带围裙袖套,头发包起来,手要反复清洗。关键的和面、发酵以及最核心的香料调配、红油熬制,则由陈锋和大刘亲自掌握,绝不经他人之手。
一切准备就绪,挑了个日子,噼里啪啦放了一挂小鞭,“陈氏辣条小作坊”就算正式开张了!
张婶和李大妈负责清洗工具、切割面筋、照看煮制和油炸的火候。大刘负责力气活,比如搬面粉、和面(按陈锋给的配比)。陈锋则总揽全局,并亲自完成最关键的调味和拌油工序。刚子三人除了下午去出摊,上午也轮流在作坊外晃悠,算是起到安保震慑作用。
看着原本空荡的房间变得热气腾腾,人手各司其职,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麻辣香气,一簸箕一簸箕红亮诱人的辣条被生产出来,陈锋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了一个微小但运转起来的体系。
林婉秋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看着陈锋有条不紊地指挥,看着工人们认真干活,看着辣条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晚上,她翻看着账本上清晰的支出和预估的收入,犹豫了很久,终于对陈锋轻声说道:“作坊的账……进出越来越多了,要不,还是我来专门管着吧?你也能轻松点。”
陈锋看着她眼中认真和想要分担的神色,心中暖流涌动,他用力点头:“好!以后你就是咱们家的财务总管,咱们家的钱袋子,就交给你了!”
小作坊的顺利开张和妻子的主动参与,让陈锋的事业和家庭仿佛都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他看着干劲十足的张婶和李大妈,心中悄然升起一个新的考量:随着产量提升,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卡住他们喉咙的关键。
小作坊产能提升,对面粉、食用油、香料等原材料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原有的零散购买方式已难以为继,如何建立稳定、实惠的原材料供应渠道,成了迫在眉睫的新挑战!
喜欢重生八零:莽汉宠妻成首富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八零:莽汉宠妻成首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