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讨论室里,只剩下林小溪一个人。
门被周卓轻轻带上的“咔哒”声,像最终宣判的落槌,将她独自留在了这片失败的废墟上。空气中还弥漫着刚才争执的硝烟味,混合着沮丧与质疑,沉重得让她几乎喘不过气。白板上那些关于“玉颜堂”的构思和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此刻看来更像是一张张嘲讽的脸,那些刺眼的问号无情地放大着她的无能和天真。
张薇的不耐,李哲的退缩,还有周卓那句冰冷刺骨的“过度的执着,就是固执,会让你看不清现实”……这些声音在她脑海里反复回响,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她紧紧缠绕,越收越紧,几乎要勒断她的呼吸。
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像带着腐蚀性的潮水,从脚底漫延上来,冰冷地浸泡着她的四肢百骸。她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眼眶又热又胀,她拼命仰起头,瞪着天花板上惨白的日光灯管,倔强地不让那丢人的液体滑落。
放弃吗?
像周卓说的那样,选择那条更成熟、更稳妥的路?
回到智慧社区的方向,和大家一起,按部就班地做一份也许不会出彩,但至少能顺利交差的策划案?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藤蔓一样迅速滋生缠绕。是啊,那样多轻松。不必再面对这些无处不在的数据壁垒,不必再承受队友怀疑的目光,不必再把自己逼到这样狼狈不堪的境地。她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此刻她点头,周卓或许会露出一个“你终于想通了”的表情,团队的气氛也会立刻缓和。
可是……“玉颜堂”呢?
那个在她翻阅旧报纸时,偶然看到的,关于它曾经以“东方雅韵”风靡上海滩的短短报道;那个在某个小众怀旧论坛里,一位老人发帖怀念的、“玉颜堂”的雪花膏是她母亲唯一的梳妆品,香气伴随了整个童年的温暖回忆;那些虽然模糊,却依旧能窥见其精致瓶身和独特工艺的老照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她心里拼凑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策划的对象,更是一个沉睡了太久,等待着被重新唤醒的、有着独特灵魂的生命。
她相信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商业潜力,更在于那份被时光掩埋的、属于本土品牌的底蕴与故事。这份相信,近乎一种本能,一种执念。
如果连她都放弃了,那“玉颜堂”可能就真的只能永远沉寂在故纸堆和少数人的记忆里了。
“不……”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声音从心底最深处挣扎出来。
她不能放弃。至少,不能就这样放弃。
林小溪猛地从椅子上直起身,用手背狠狠擦了一下眼角并不存在的湿润。那双原本布满血丝、写满疲惫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簇不肯服输的火苗。周卓说她固执?那就固执到底看看吧!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走到白板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的每一个字。然后,她抬手,用力地将那些代表“数据缺失”、“待核实”、“困难”的模糊表述和问号,一个个擦掉。白色的粉尘簌簌落下,像是在进行一次决绝的清理。
空出来的地方,她用力写下了几个大字:
军令状!
三天!
破局!
笔尖划过白板,发出刺耳又决绝的声响。
她拿出手机,在团队群里发了一条言简意赅的消息:
【林小溪】@全体成员 请大家再给我三天时间。就三天。这三天,团队事务暂停,大家各自休息或者准备其他部分的备选方案。如果三天后,我拿不出一个能让你们看到可行性、愿意继续下去的初步核心方案,我无条件接受更换选题,并承担之前浪费大家时间的全部责任。】
消息发出去,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人回复。张薇没有,李哲没有,周卓更没有。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压力和并不看好的态度。
但小溪不在乎了。她关掉手机提示音,将手机塞进背包最底层。现在,她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干扰,只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和专注。
战斗,从这一刻开始。
她首先重新梳理了所有已知的、关于“玉颜堂”的碎片信息。品牌历史、工艺特点(虽然细节模糊)、现存的一两款产品名称、大概的价位区间、以及从论坛里零星看到的用户反馈(主要是怀旧的中老年人)。她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做成电子卡片,在电脑屏幕上铺开,试图找到之前被忽略的蛛丝马迹,或者能够串联起这些碎片的核心线索。
时间在键盘敲击和鼠标点击声中飞速流逝。窗外的天色从漆黑变为鱼肚白,再到阳光刺眼,她浑然未觉。图书馆开门的第一时间,她就抱着电脑和笔记本冲了进去,占据了角落里最安静的一个位置。
她改变了漫无目的搜寻的策略。既然直接寻找“玉颜堂”的现成数据困难,那就从它的“周边”入手。她开始深入研究国货老品牌复兴的成功案例,比如某个蜂花品牌,某个回力鞋业,分析它们是如何重新定位、如何运用新媒体、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的。她查阅近年来关于“国潮”消费趋势的学术论文和市场报告,了解Z世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品牌的情感认同与消费动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再见仍是心上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