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计划”的调整方案如同一艘刚刚更改了航向的巨轮,在顾言琛的强力推动下,驶入了未知而汹涌的水域。专项组迅速成立,林小溪作为牵头人,带领着从技术部和市场部抽调的精兵强将,开始了疯狂的四十八小时冲刺。
接下来的日子,项目组的办公区成了公司里灯火通明时间最长的地方。键盘敲击声、激烈的讨论声、白板上笔尖划过和擦拭的沙沙声,构成了这里的主旋律。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熬夜的疲惫以及一种破釜沉舟的亢奋。
林小溪几乎住在了公司。她不仅要统筹全局,把握方案的核心方向,还要协调两个部门之间因思维差异产生的摩擦,处理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和用户逻辑的细节调整。压力巨大,睡眠严重不足,但她眼中始终燃烧着一簇火苗——那是被信任点燃的责任感,和一种不愿辜负那个男人期望的倔强。
而顾言琛,也几乎将他的办公重心移到了项目组隔壁的临时办公室。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在关键节点听取汇报,而是以一种更贴近的姿态,参与到这场攻坚战中。
他很少直接介入讨论,大多数时候,他办公室的门开着,他能听到外面的动静。当讨论陷入僵局,当某个技术细节卡住,当林小溪的眉头因难题而紧锁时,他总会“恰好”出现。
有时是端着一杯水,状似无意地路过,随口点出一句被忽略的数据关联;有时是在内部通讯软件上,发来一份刚好能解决当前瓶颈的行业报告或案例参考;有时,他会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画下一个简洁的框架,寥寥数笔,便能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他的出现总是及时而精准,他的点拨总是一针见血。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稳稳掌着舵,在惊涛骇浪中,为下面奋力划桨的水手指引着最安全高效的航线。
林小溪逐渐习惯并依赖于他这种无声的支持。她不再像最初那样,对他的突然出现感到紧张或惶恐,而是能更自然地与他交流,甚至就某个问题与他进行简短而高效的争论。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一种基于绝对专业能力和共同目标的奇特默契,在两人之间迅速建立。
而真正让林小溪心湖不断泛起涟漪的,是每个深夜降临后的时刻。
当时钟指针滑过晚上十点,加班的人逐渐减少,最后往往只剩下专项组的核心成员还在奋战。这时,顾言琛的助理周铭,总会准时出现,手里提着大袋的宵夜。
“顾总请大家吃宵夜,补充能量。”周铭的声音总是那么平和,将食物放在公共区的桌子上。种类很丰富,中式点心、西式三明治、水果、甜品、各种饮品,照顾到不同人的口味。
同事们会欢呼一声,暂时放下工作,围过来享用这份“老板的关怀”,顺便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氛围会变得轻松一些,大家边吃边聊几句工作之外的闲话。
林小溪也会过去,她通常拿得不多,一个三明治或一小份沙拉,再加一杯咖啡。她注意到,每次放在她常坐位置旁边的,总是一杯标注着“无糖”的美式咖啡,而其他人通常是拿铁或摩卡。水果盒里,放在最上面的,也总是她偏爱的那几种莓果和奇异果,而不是常见的苹果香蕉。
起初,她以为是巧合。但连续几个晚上都是如此,她便无法再欺骗自己。
这不是巧合。这是独属于她的、被小心隐藏起来的特别关照。
他记得她喝咖啡不加糖。
他记得她喜欢吃哪些水果。
这些细微的差别,像羽毛轻轻搔刮着她的心尖,带来一阵阵酥麻的悸动。她不敢抬头去看隔壁办公室那个可能正透过百叶窗缝隙注视着这一切的男人,只能低着头,小口吃着那份“特定”的宵夜,感觉食物的味道都变得格外不同。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秘密。在众人面前,他们依旧是上下级,是总经理和项目组长,他严谨、冷淡、要求严苛;她努力、专业、全力以赴。但在这些无人注意的细节里,在那杯无糖咖啡和几颗特定的水果中,流淌着一种超越工作关系的、隐秘的温柔。
今晚亦是如此。
已经快晚上十一点,专项组的成员大多已完成手头紧急任务,陆续下班了。最后只剩下林小溪和王工带来的一个技术骨干,还在攻克一个数据接口的最终调试问题。问题有些棘手,尝试了几种方法都未能成功。
林小溪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感觉精力快要耗尽。她起身想去倒杯水,却看到顾言琛从他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保温杯,似乎是去茶水间。
他路过她们工位时,脚步放缓,目光扫过电脑屏幕上卡住的代码界面和两人疲惫的神情。
“遇到问题了?”他停下,语气平淡如常。
王工连忙起身:“顾总,是这个数据接口的权限验证一直通不过,标准的几个方法都试过了。”
顾言琛走近几步,俯身看向屏幕。他靠得很近,林小溪能闻到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冽的木质香气,混合着一丝淡淡的咖啡味。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一小步,给他让出更多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再见仍是心上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