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拉萨备装迎酷寒,布宫签到获神通
越野车碾过青藏公路最后一段碎石路时,车身剧烈颠簸,王胖子放在车顶的搪瓷缸“哐当”一声掉下来,在布满碎石的路面上弹了三下,滚到路边的青稞地里。碧绿色的青稞刚抽穗,饱满的穗粒被搪瓷缸砸得弯下腰,像是在鞠躬。毕邪踩下刹车,轮胎碾过碎石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推开车门,一股裹挟着青稞香的寒风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即便有初级抗寒术护体,这高原的风还是带着股钻心的凉。
“可算到了!”王胖子率先推开车门,肥硕的身躯刚落地就踉跄了一下,他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玛尼堆上,石头被压得咯吱作响,“这破路能把人骨头抖散架,胖爷我宁愿在献王墓里多待三天,也不想再走一遍。”他龇牙咧嘴地活动着腰,后腰的旧伤被颠得隐隐作痛,“早知道这么遭罪,当初就该听老胡的,坐火车过来。”
胡八一检查着越野车的轮胎,胎纹里嵌满了棱角分明的碎石,有些甚至扎进了橡胶里,像一排歪歪扭扭的獠牙。“火车到不了这儿,最后这段路只能开车。”他拍掉手上的灰,指着远处的建筑群,布达拉宫的金顶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先找家客栈休整两天,采购完物资再进昆仑。拉萨是最后一个补给点,过了这儿,再想找抗寒装备和氧气瓶,可就难了。”
Shirley杨摊开地图,羊皮纸在风里微微颤动,边角被吹得卷起来。她用石头压住地图四角,指尖划过布达拉宫的位置,那里用红笔圈着一个小小的标记:“我联系了一位研究藏传佛教的朋友,他在西藏大学任教,说布达拉宫的古籍库里可能有关于昆仑神宫的记载,尤其是古格王朝时期的文献。我们正好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找到入口的详细描述。”她的指尖停在地图边缘,那里标注着一行小字:“昆仑山口,海拔4768米,常年积雪。”
苏晴正对着车窗整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发丝上还沾着一路的尘土,有的结成了小泥块。她闻言抬头望向布达拉宫,阳光穿过云层,给金顶镀上了一层熔金般的光泽,眼里闪过一丝向往:“我父亲的笔记里提到过,布达拉宫的‘圣物殿’藏着不少西域秘闻,尤其是关于雪山神只的记载。他说那里有一幅唐代的壁画,画的是昆仑神宫的全貌,或许能找到古格王朝与神宫的联系。”她说话时,风掀起她的衣角,露出里面穿的藏式坎肩,靛蓝色的面料上绣着金色的祥云图案。
五人在大昭寺附近找了家藏式客栈,院子是典型的“回”字形结构,中间的天井里种着大片格桑花,粉的、紫的、白的,在秋风里轻轻摇曳,花瓣边缘沾着清晨的露水,折射出细碎的光。廊下挂着一串铜铃,风一吹就发出“叮铃铃”的清脆响声,像无数细碎的玻璃珠在碰撞。客栈老板是个梳着两条辫子的藏族姑娘,叫卓玛,辫子上缠着红布条,末端缀着银饰,走路时叮当作响。她汉语说得很流利,带着点藏语特有的卷舌音:“楼上的房间都收拾好了,推开窗就能看到大昭寺的金顶。”她指着天井角落的炉子,“晚上冷,我给你们烧了酥油茶,放在铜壶里,你们自己倒着喝。”
安顿好后,众人分工行动:胡八一和王胖子负责采购食物、燃料和氧气瓶;Shirley杨去联系那位西藏大学的朋友;毕邪则和苏晴决定先去布达拉宫——系统刚才提示,那里有特殊的签到点,很可能与昆仑的严寒有关。
布达拉宫的台阶像从云端垂落的天梯,青石板被千百年朝圣者的脚步磨得光滑如玉,缝隙里还残留着酥油的痕迹,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毕邪和苏晴随着人流往上走,身边的藏民大多穿着藏青色的氆氇袍,袍子边缘镶着红边,手里转着经筒,木质的经筒被磨得发亮,上面的六字真言已经看不清纹路。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脸上刻满了皱纹,像风干的核桃,手里捧着一摞玛尼石,每走三步就弯腰放下一块,额头在石板上磕出轻微的声响,石板上被磕出一个浅浅的凹痕。
“她这是磕长头上来的。”苏晴轻声说,“从青海过来的,走了三个多月。”她看着老奶奶佝偻的背影,眼里带着敬意,“我父亲说,藏民的信仰能战胜一切苦难,再远的路,再冷的天,都挡不住他们。”
走到半山腰的平台时,苏晴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西北方向的雪山:“你看,那就是昆仑山的方向。”
毕邪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连绵的雪山在云层后若隐若现,雪峰的轮廓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脊背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空气稀薄而纯净,让雪山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伸手就能摸到。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仿品雮尘珠,珠子突然微微发烫,像是有生命般跳动了两下,热度透过布料传到皮肤上,暖洋洋的。
【叮!检测到布达拉宫神圣区域能量场,符合签到条件,是否立即签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