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卑劣的“瘟雨”计划虽被及时挫败,但其造成的恐慌和数十名百姓中毒的惨状,如同阴云笼罩在龙魂基地上空。愤怒与悲怆化为更加炽热的决心——必须拥有反击的力量,将战火燃烧到敌人的土地上!
林默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玄龙”计划的资源开始向武器系统极度倾斜。赵德柱和刘福贵带着工匠们几乎是住在了怒涛崖洞窟内的武器试验场,日夜不休地攻关。
首要目标,是主炮。
基于现有技术和来自美苏的基础原理,结合系统提供的超前理念和现实世界的模糊反馈,他们摒弃了传统战列舰庞大的多联装炮塔思路。那需要极其成熟的冶金、机械和弹药工业支撑,非短期内能够实现。
他们的方向,集中在两大可能性上:
一、符文电磁轨道炮:利用“鸾鸟”验证机上的电磁加速技术进行放大和稳定化。难点在于能量瞬间爆发供应、轨道材料耐高温高压磨损、以及弹丸的符文附魔以增强威力和精度。来自美利坚的“早期雷达技术”和“基础电磁理论”提供了部分思路,而现实世界反馈的“超导储能”模糊概念(虽然目前完全无法实现)指明了远期方向。
二、灵能聚焦射线炮:借鉴自日不落幽灵战舰的幽能炮和东瀛能量武器的思路,但试图走得更远。利用“灵能-地脉”能源核心产生的高纯度能量,通过特制的、镶嵌有巨大灵能水晶和复杂符文的聚焦阵列,发射出毁灭性的能量射流。难点在于能量聚焦的效率、射程的延展以及炮身本身的冷却。苏维埃提供的“重型装甲轧制”和“高温合金”知识意外地在此处派上了用场。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电磁炮理论上射程更远,弹丸威力巨大,但能耗恐怖,技术门槛极高;射线炮能量利用效率可能更高,射速快,但射程相对较近,且对聚焦阵列的材料要求近乎苛刻。
“两种我们都要!”林默在听取了汇报后,做出了大胆的决定,“‘玄龙’级首舰,朕要求同时搭载两种主武器系统!电磁轨道炮作为远程狙杀的利刃,灵能射线炮作为中近程毁灭的铁拳!”
这个要求近乎疯狂,意味着设计和建造难度成倍增加。但没有人提出异议,仇恨和紧迫感压过了一切。
就在武器系统进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时,美利坚“自由先锋”公司的正式提议,通过加密信道,摆在了林默的面前。
条件正如莫里亚蒂所谋划:提供数套“佩里级”护卫舰的MK-75舰炮系统、AN/SPS-49对空搜索雷达(均为阉割版,且无最核心的火控计算机和数据链),并派遣一支“技术顾问团”,换取大夏全面开放“灵能-地脉”能源技术的共享,并承诺未来海军发展接受美利坚的“指导”。
这份提议,充满了诱惑,也布满了荆棘。
接受它,可以立刻获得成熟可靠的武器系统,极大增强即战力,加速“玄龙”的形成,并能借助美利坚的力量暂时抗衡苏俄和东瀛的压力。
但代价是致命的——核心技术的流失,以及未来被美利坚扼住喉咙的风险。
朝会上,文武官员对此争论激烈。有将领认为应立即接受,先解决燃眉之急;有文臣则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引狼入室。
林默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那份电文。
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告诉美利坚人,他们的‘好意’,朕心领了。但大夏的国防,必须掌握在大夏自己手中。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指导’,也不会在核心技术上做全面交易。”
众人屏息。
“但是,”林默话锋一转,“朕对MK-75舰炮和AN/SPS-49雷达很感兴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交易。”
“朕愿意提供——三套完整的‘灵能符文外围防御阵列’(即改进后的探测塔和简易能量屏障发生器)的制造技术,以及一份关于‘地脉能量稳定输出’的进阶研究报告,换取三套完整的舰炮系统和雷达,以及……相应的基础弹药生产线图纸和操作手册。”
“并且,朕欢迎‘技术顾问’前来进行‘友好交流’,但人数不得超过十人,活动范围仅限于碧波湾外围指定区域,且必须遵守我方一切规定。”
这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反提案。
用相对外围但实用的防御性技术(恰好是美利坚目前应对东瀛渗透急需的),去交换对方已经部分淘汰但对自己而言是急需的成熟武器系统。并且,限定了“顾问”的权限,既给了对方面子,又杜绝了其深入渗透的可能。最关键的是,索要弹药生产线图纸,这是确保战时供应不被卡脖子的关键!
消息传回美利坚,莫里亚蒂事务官看着这份反提案,气得笑了出来。
“这个皇帝……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缠和狡猾。”他不得不承认,对方抓住了他们的痛点——美利坚确实对能有效反制东瀛隐匿手段的防御系统很感兴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刚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刚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