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三月的长安,刚褪去冬寒的料峭,朱雀大街两侧的柳树才抽出嫩黄的新芽,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搅碎了春日的宁静。
寅时刚过,三匹快马从东方疾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士身着染血的明光铠,甲胄上还沾着泥土与草屑,显然是历经了昼夜奔袭。他们冲破西市的晨雾,直奔太极宫方向,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 “哒哒” 的巨响,像重锤敲在每个早起百姓的心上。
“报 ——!紧急军情!齐州急报!” 骑士们在宫门外翻身落马,声音嘶哑地嘶吼,手中高举着染血的军报,“齐王殿下…… 齐王李佑杀长史权万纪,于齐州举兵谋反!”
宫门侍卫脸色骤变,不敢耽搁,立即捧着军报往御书房狂奔。消息像野火般在宫墙内蔓延,不多时,满朝文武都被紧急召入太极殿,原本该是商讨春耕事宜的朝会,瞬间被谋反的阴霾笼罩。
太极殿内,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手中捏着那份军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军报上的字迹潦草而混乱,却清晰地写着 “齐王佑杀权万纪,据齐州城,募兵数万,号‘清君侧’”。他猛地将军报摔在案几上,龙颜震怒,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孽子!朕竟养出如此孽子!”
殿下文武皆躬身屏息,无人敢言。齐王李佑是李世民的第五子,生母阴妃出身关东世家,自幼娇纵跋扈,在齐州任上更是多次违逆朝廷法度,长史权万纪多次上书劝谏,却屡屡被他无视。可谁也没想到,他竟敢公然杀官谋反,这无疑是在打李世民的脸,更是在挑战大唐的皇权。
“陛下息怒!” 长孙无忌率先起身,躬身道,“齐王谋反,虽罪大恶极,却也需尽快平叛,以免战火蔓延,动摇民心。臣举荐英国公李绩,李将军用兵如神,定能速平叛乱,生擒李佑!”
“臣附议!” 房玄龄也跟着起身,“李将军刚从朔州练兵归来,麾下将士精锐,且熟悉山东地形,派他平叛最为合适!”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沉声道:“准奏!传朕旨意,命英国公李绩为行军大总管,率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即刻前往齐州平叛!沿途各州府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李绩出列领旨,躬身道:“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早日平定叛乱,将李佑押回长安,听候陛下发落!”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纷纷散去,太极殿内只剩下李世民和百骑司统领赵峰。李世民揉着眉心,语气疲惫:“赵峰,百骑司在齐州可有眼线?李佑谋反,绝不是一时冲动,背后定有推手,给朕查!查清楚权万纪死前做了什么,查清楚是谁在给李佑撑腰!”
“臣遵旨!” 赵峰躬身道,“臣已让齐州的暗线加急回报,相信很快就有消息。不过…… 臣之前收到消息,权万纪在齐州时,与清河崔氏的人有过接触,或许此事与关东世家有关。”
李世民眼神一冷:“又是关东世家!朕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事情的发展远超预期。李绩率领大军刚行至濮州,齐州就传来消息 —— 齐王叛军内部突然哗变,几名将领不愿跟随李佑谋反,趁夜发动兵变,斩杀了李佑的亲信,将李佑擒杀,随后开城投降。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七天就宣告平息。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虽松了口气,却也更加疑惑 —— 李佑虽骄纵,却无领兵之才,麾下也无得力将领,怎敢轻易谋反?又为何叛乱会如此迅速地平息?这背后的蹊跷,让他越发觉得事情不简单。
三日后,百骑司的密报送到了御书房。赵峰站在李世民面前,语气凝重地汇报:“陛下,臣已查清,齐王谋反,实则是被权万纪逼反的。权万纪在齐州时,故意多次激怒李佑 —— 他不仅严查李佑的私产,还将李佑的亲信流放,甚至故意克扣军粮,让李佑在将士面前颜面尽失。”
“更重要的是,权万纪早就与清河崔氏勾结。他知道李佑性格冲动,故意设计激怒他,让他动手杀了自己。他算准了,只要自己一死,李佑就百口莫辩,只能被迫谋反。而那些哗变的将领,看似是不愿谋反,实则是崔氏安排的人 —— 他们先帮李佑‘举事’,再趁乱杀了李佑,既能撇清崔氏的关系,又能让陛下以为这只是一场单纯的皇子叛乱,掩盖他们挑唆皇室内乱的阴谋,他们知道齐王不可能造反成功,此举的目的是打击皇室威信,挑唆皇室矛盾。”
李世民听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手指敲击着案几,沉声道:“好一个借刀杀人!崔氏这是想借李佑的手,动摇朕的根基,再坐收渔翁之利!赵峰,传朕旨意,让百骑司即刻捉拿权万纪及李佑属官在长安的家属,严查他们与崔氏的往来!”
“陛下,不可!” 一个声音突然从殿外传来,裴安身着青色常服,快步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陛下,臣刚从百骑司得知消息,斗胆进言 —— 如今虽查清权万纪与崔氏有关,却无确凿的明面上的证据。若是贸然捉拿家属,朝野上下定会质疑陛下‘因皇子谋反而牵连无辜’,反而会让崔氏抓住把柄,煽动世家和百姓对陛下不满,这正是他们想看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