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个鞠家镇,镇里住着个名叫鞠老爷的退休礼部小官。此人六十来岁,瘦得像根竹竿,偏生把礼仪规矩看得比命还重。他家的规矩啊,比树上的叶子还多:进门先迈哪只脚有讲究,咳嗽要分三六九等,连打喷嚏都得按照不同时辰朝向不同方位。
这年春天,鞠老爷的儿子鞠小宝考中了秀才,乡亲们纷纷登门道贺。鞠老爷端坐堂上,捋着山羊胡子,看着满院宾客,心里乐开了花——倒不是为了儿子中秀才,而是终于有机会展示他精心编纂的《鞠氏待客礼仪大全》了。
“王掌柜到——”管家拖长声音通报。
王掌柜挺着圆滚滚的肚子,笑呵呵地跨进门槛,还没开口,就被鞠老爷一声喝住:
“且慢!王掌柜,您方才进门先迈的右脚,此乃‘客欺主’之兆,需退回去重来!”
王掌柜愣住了,在众人注视下臊得满脸通红,只好退到门外,换成左脚先迈,这才被准许入内。
“李寡妇到——”
李寡妇拎着一篮子鸡蛋,刚要开口贺喜,鞠老爷又发话了:
“李娘子,您这鸡蛋摆放的方向不对!鸡蛋尖头朝外,这是‘财气外泄’之象,需得全部调转过来!”
就这样,一上午下来,所有宾客都被鞠老爷的规矩折腾得够呛。好不容易开席了,麻烦更大了:
“张屠户,吃肉不能三口以上,此乃‘饕餮之相’!”
“赵书生,举杯必须齐眉,您这低了三分!”
“钱老板,笑不露齿,您这后槽牙都看见了!”
宾客们吃得战战兢兢,生怕又触了什么霉头。鞠夫人急得直扯丈夫衣袖:“老爷,差不多得了...”
鞠老爷把眼一瞪:“妇人之见!礼不可废!”
就在这时,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鞠老爷发现儿子鞠小宝正和隔壁孙家姑娘有说有笑,这还了得!他一个箭步冲过去:
“男女七岁不同席!你们这般说笑,成何体统!”
孙姑娘羞得掩面就跑,鞠小宝气得直跺脚:“爹!孙姑娘是来道贺的宾客!”
“宾客更该守礼!”鞠老爷胡子翘得老高。
这场喜宴最终不欢而散。鞠小宝当晚就收拾行李,说要游学三年。鞠夫人劝不住,只能偷偷抹泪。
儿子一走,鞠老爷更变本加厉了。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完善那些繁文缛节上,今天规定仆人走路必须踩特定的地砖,明天要求厨房切菜的厚度必须均匀如一。
管家老赵实在看不下去:“老爷,后院墙头草都半人高了,是不是该...”
鞠老爷一摆手:“急什么?礼之不存,毛将焉附?先去把我新编的《鞠家仆从行礼规范》抄写十遍!”
长工阿福也来禀报:“老爷,田里的稗草比稻子还高了...”
“荒唐!田里的事能比礼仪重要吗?没看见我正在修订《鞠氏用餐仪轨》?”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鞠家宅院渐渐变了样。先是花园里的杂草疯长,假山石缝里钻出野花野草。接着后院墙角的狗尾巴草长到了齐腰高,偶尔还有野兔子在里面做窝。
最离谱的是前院,那条青石板路缝隙里长出的青苔,滑倒了好几个严格遵守“行礼规范”的仆人。
镇上开始流传顺口溜:“鞠家规矩比天大,院里长满草疙瘩。进门先学怎么走,不如回家种地瓜。”
鞠老爷听了也不恼,反而觉得这是世人不懂礼的明证。
转眼中秋将至,鞠夫人想着儿子不在,打算简单过节。谁知鞠老爷郑重宣布:“今年中秋,要按古礼祭月,需准备九十九件祭器,行三跪九叩之礼。”
祭器还没备齐,出大事了。
这天清晨,鞠老爷照例在书房推演他的《鞠家见客礼仪新编》,忽然听见院子里鸡飞狗跳。推开窗一看——好家伙!一只肥硕的野猪正带着三只小野猪,在他家前院的草丛里悠闲地啃着草根!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鞠老爷气得直哆嗦,抓起戒尺就往外冲。
可他一出门就傻眼了:这还是他家吗?
前院的杂草已经齐胸高,那几棵久未修剪的罗汉松张牙舞爪地伸展着枝条。池塘里满是浮萍,连条鱼的影子都看不见。廊下的燕子窝掉在地上碎了,新窝却一直没来得及修。
“老爷小心!”管家老赵一把拉住正要往前冲的鞠老爷。
只见那只大野猪护着小猪,警惕地盯着他们。鞠老爷举着戒尺,却不知该如何是好——他那些礼仪规范里,可没教过怎么赶野猪啊!
最后还是长工阿福拿着铁锹把野猪赶走了。鞠老爷惊魂未定地站在院子里,第一次认真打量自己的家。
这一看,他心都凉了半截。
东墙边的蔷薇花架已经被野藤完全覆盖,西墙角不知何时长出一棵小树苗,已经一人多高。青石板路几乎看不见了,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杂草。最夸张的是书房窗外,那丛竹子已经茂密得遮住了半扇窗户。
“这、这...”鞠老爷嘴唇哆嗦着,“怎么会这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成语大搞笑请大家收藏:(m.2yq.org)成语大搞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