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村有个周石匠,人人都叫他斧神老周。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老周对斧头的痴迷,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他家墙上挂着三十六把斧头,从小到大排列得整整齐齐。短柄的、长柄的、宽刃的、窄刃的、铁的、钢的,甚至还有一把据说是祖传的青铜斧。每天清晨,老周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宝贝一把把取下来擦拭上油,那专注的神情,活像在给亲儿子洗脸。
“爹,咱家米缸又空了。”儿子周小斧无奈地提醒。
老周头也不抬:“急什么,等我磨利了这把双刃斧,还怕没饭吃?”
话虽这么说,可老周接的活儿是越来越少了。为啥?他太挑剔了!邻居让他帮忙劈个柴,他非得先研究半天木纹走向,选一把“最合适”的斧头,等选好了,人家灶台上的火都熄了。
这天,村里首富钱满仓找上门来:“老周,我买了套上等红木家具,你手艺好,帮我组装起来吧。工钱五十文!”
老周眼睛一亮,拍胸脯保证:“钱老板放心,保证给您弄得妥妥的!”
等家具送到老周家院子,他一看却傻眼了——这哪是组装家具?分明是一堆散装木料和几十页天书般的图纸!
老周研究了三天图纸,眼睛都看花了,还是一头雾水。儿子小斧建议:“爹,要不我去镇上请个懂行的?”
“胡闹!”老周吹胡子瞪眼,“我斧神老周什么木工活没做过?区区几件家具,难不倒我!”
话虽如此,老周心里也发虚。他试着拿起一块木板,对照图纸,该用榫卯结构连接的地方,他偏偏觉得“这么接不牢固”,非要凿洞穿铁条固定;该用胶水粘合的地方,他又认为“胶水不耐用”,硬是要打上铁皮包裹。
每做一步,他都要换把斧头——大斧劈料、中斧修形、小斧细雕,甚至连他那把巴掌大的迷你斧都派上了用场,说是“处理微调”。
半个月后,钱满仓兴冲冲来取家具。一进院子,他愣住了。
那套本应典雅精致的红木家具,如今全身上下布满了铁条、铁钉、铁皮,活像一群穿着铠甲的木头士兵。
“这、这是什么?”钱满仓指着其中一个带靠背的物件,声音发抖。
“您的太师椅啊!”老周得意地介绍,“您看,我在每个接点都加了铁三角固定,保证用一百年都不松动!”
钱满仓又看向一个长方体的物件:“这又是什么?”
“您的书桌!我在桌腿加了交叉铁条,稳如泰山!”老周越说越兴奋,“最妙的是这个书架,您看,每层我都用铁链做了二次固定,就算地震也震不垮!”
钱满仓差点背过气去:“我、我那套价值二百两银子的红木家具,被你做成了一堆废铁烂木!”
老周还不自知:“钱老板,工钱您看着给,材料费我就收您十两银子,那些铁件可都是上等货...”
“我给你个屁!”钱满仓暴跳如雷,“你赔我家具!二百两,少一文钱我告到官府去!”
老周这才慌了神。二百两?把他全家卖了也凑不出啊!
就在这时,老周的表弟赵木匠闻讯赶来。一看这场面,他顿时明白了几分,忙打圆场:“钱老板息怒,让我看看还有没有救。”
赵木匠围着那堆“铁甲家具”转了几圈,忽然眼睛一亮:“有了!钱老板,您不是要开个武馆吗?这套家具虽然不适合放在家里,但放在武馆再合适不过了!您看这结实劲儿,就算学员们在上头比武都不会散架!”
钱满仓仔细一想,倒也是这个理,怒气消了一半:“可这模样也太丑了吧?”
赵木匠笑道:“这好办,我帮您重新打磨上漆,做成复古战损风格,保准独一无二!”
钱满仓终于转怒为喜,不但没让老周赔钱,反而付了工钱。等人走后,赵木匠拉着老周坐下:“表哥,你这毛病得改改了。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叫‘劂劂斧斤’啊!”
老周一愣:“啥叫劂劂斧斤?”
“这是咱们木匠行当的老话,”赵木匠解释道,“‘劂’是雕刻用的曲刀,‘斧斤’就是斧头。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活,就知道用自己熟悉的工具,不懂变通。好比只会用斧头,连凿子刨子都不会用!”
老周不服:“我斧头用得好好的,干嘛用别的?”
赵木匠摇摇头:“明天你来看看我做活就明白了。”
第二天,老周不情愿地来到赵木匠的工坊。正巧有人送来一块上等花梨木,请赵木匠雕个观音像。
老周心想:“这活儿要是给我,非得用我那把祖传的迷你斧不可。”
却见赵木匠并没急着动手,而是先对着木头打量许久,然后拿起铅笔在木头上勾勒轮廓。接着,他取出一套雕刻刀,大大小小足有二十多把。
“要这么多刀干啥?一把斧头搞定!”老周嘀咕。
赵木匠笑而不语,开始雕刻。只见他时用宽刃刀削大体,时用窄刃刀刻衣纹,时用圆口刀挖凹处,时用三角刀勾发丝。工具在他手中如行云流水,木屑纷飞中,观音的慈容渐渐显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成语大搞笑请大家收藏:(m.2yq.org)成语大搞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