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块被命名为“共鸣之石”的天外之物,安然迎回有莘氏部落的过程,远非一路坦途。当玄明、石虎以及几名精挑细选的忠诚族人,用覆盖着厚实兽皮的简易担架,小心翼翼地抬着那沉重而神秘的晶体,在黎明初现、薄雾弥漫的晨曦中,步履谨慎地返回有莘氏营地时,他们这支沉默而肃穆的队伍,立刻引起了所有早起忙碌的族人的瞩目。好奇、猜测、敬畏、疑虑……种种复杂的目光,如同无形的丝线,交织在担架之上。担架被径直送入玄明那间平日里便被视为部落禁地、鲜少有人踏足的居所最深处,厚重的兽皮门帘随即落下,隔绝了外界的视线。但这物理上的隔绝,并不能阻止各种猜测与流言,如同拥有生命的藤蔓般,在部落的每一个角落疯狂地蔓延、滋长。
关于“天降神石”、“玄明道长感应天启,得天神赐福”、“圣物能沟通天地,引动鬼神”的种种流言,如同被春风点燃的草原野火,迅速在部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窃窃私语中燃烧开来,版本愈发离奇,细节愈发丰满。大部分淳朴的族人,对此抱持着一种混合了古老敬畏和朦胧期待的态度,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部落即将迎来兴盛、获得神灵额外眷顾的吉兆,是值得欢呼雀跃的大喜事。然而,在这片看似乐观的声浪之下,并非所有人都持同样盲目乐观或全然接受的观点。
以部落狩猎首领“敖”为首的一批正值壮年、崇尚实际武力的战士,对此事件表示了公开的、毫不掩饰的质疑和强烈不满。敖,此人身材魁梧如山,一身虬结的肌肉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古铜色的脸庞上,一道从眉骨斜划至下颌的狰狞伤疤,记录着他早年与一头狂暴巨熊生死搏斗的荣光与凶险。他为人勇猛果决,性格直率如同他手中那柄从不离身的沉重石斧,说话做事喜欢直来直往,厌恶一切弯弯绕绕。但也正因如此,他的思维有时显得过于固执,笃信看得见、摸得着的绝对力量,对于一切无法用刀剑衡量、显得“虚无缥缈”的事物,本能地抱有深刻的怀疑。他认为玄明之前以观测星象有异为由,坚持推迟了部落赖以祈求丰收与安宁的、至关重要的春祭大典,已然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如今,又不顾众人非议,耗费部落宝贵的人力物力,从深山里弄来这么一块“来历不明、用途不清的怪石头”,搞得整个部落人心浮动,议论纷纷,更是严重耽误了正常的狩猎活动与食物储备、皮毛加工等关乎生存的生产事宜。
“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除了会发光之外还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石头,它能比得上我们战士从山林里带回来的、实实在在的、能填饱肚子的肉食和能抵御风寒的厚实皮毛吗?”敖在部落一次非正式的集会上,当着酋长苍澜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的面,毫无惧色,声音洪亮如钟,直接表达了他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玄明道长整日沉迷于观测星辰轨迹,研究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灵气’,部落的俗务几乎不闻不问。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弄出这么大动静!我们战士,是用自己的血汗,用身上的伤疤,日夜不停地守护着部落的栅栏,抵御着野兽和潜在的敌人!而他呢?他却只用一块不知所谓的石头,就吸引了所有族人好奇和崇拜的目光,这公平吗?!”他环视四周,目光灼灼,最后话语如同投出的石矛,直指核心,“若这块石头,真如流言所说,蕴含着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那何不现在就展示出来,让大家亲眼见识见识,也好让我们这些只会出蛮力的粗人心服口服?!”
这股来自实力派人物、基于现实生存逻辑的质疑声音,虽然暂时被老成持重的酋长凭借其威信强行压下,并未在明面上掀起更大的波澜,但无疑如同在原本相对团结的部落内部,埋下了一道清晰而深刻的裂痕。酋长苍澜,一方面是出于对有莘氏世代传承的、观星者这一特殊职位的古老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玄明往日在部落中,通过观测天象精准预判恶劣天气、为部落寻找 hidden 水源等实实在在的功绩,他选择了在公开场合,暂时给予玄明和他的“圣物”以支持的态度。但私下里,这位肩负着整个部落兴衰责任的老人,也不得不委婉地向玄明提出,希望他能尽快弄清楚这块“共鸣之石”的真实用途,或者,至少能给出一个能让部落大部分族人,尤其是像敖这样的务实派能够理解、能够信服的合理解释,以平息日益浮动的民心。
玄明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酋长的这份沉甸甸的压力,以及背后那更为广泛的、无声的期待与审视。他知道,自己此刻正站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关口。如果不能尽快从这块“共鸣之石”中,取得某些实质性的、对部落生存与发展显而易见有益的成果,那么不仅他个人的威信会遭受严重打击,观星者这一古老而神圣的传承在部落中的地位也可能被动摇,更严重的是,这种内部信任的危机,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影响部落的团结,削弱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能力。外界的纷扰与非议,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加剧了他探索石头奥秘的决心与紧迫感。他将自己更深地埋首于那间昏暗而静谧的内室之中,与最信任的伙伴石虎一起,开始了对共鸣之石更为谨慎、更为系统、也更为忘我的深入研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启之石请大家收藏:(m.2yq.org)天启之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