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祝龙于洞窟中苦修的同时,寨子后方废弃的土司演武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喧嚣。在王石头和赵大锤的操练下,那支由苗寨青壮和附近闻讯投奔的土家、汉族热血汉子组成的“湘西抗日别动队”,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淬炼。
演武场依山而建,地面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虽已布满青苔和裂缝,四周的石制兵器架也大多倾颓,生锈的刀枪剑戟散落一地,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土司强兵的肃杀之气。场边矗立着几个磨损严重的石锁和箭垛石靶。
王石头负责的是“技”与“巧”。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57师磨练出的侦察兵素养和精准射术。
射击训练: 他没有一开始就要求大家用宝贵的子弹(缴获和山寨自制的土枪火药有限),而是从最基础的练起。用坚韧的楠竹制作了简易但弹性极佳的“苗弩”,要求队员在三十步、五十步、八十步的距离上,用无锋的竹箭射击草人靶心。他亲自示范,讲解呼吸、瞄准、击发的要领。“手要稳,心要静!把前面那草人,想成杀你亲人的鬼子!” 他严厉的声音在演武场上回荡。对于有射击天赋的,他才允许摸真枪,进行实弹训练,每一颗子弹都要求发挥最大价值。
山地潜行与伏击: 他带着队员钻山林,攀岩壁,传授利用地形、植被伪装、消除痕迹的技巧。“在林子里,你们就是山魈!是影子!让鬼子听见风,看不见人;看见树,找不到你!” 他结合苗家猎人追踪野兽的经验和现代侦察战术,设计出各种刁钻的伏击点和撤退路线。利用竹签、兽夹、绳套制作简易却致命的陷阱,更是必修课。
情报与侦察: 他挑选机灵的队员,教导他们识别日军装备、军衔,如何观察敌情、传递消息(利用苗寨特有的木叶哨、火把信号等)。强调情报的准确和及时是保命和杀敌的关键。
赵大锤负责的是“力”与“勇”。他将自己在战场上用大刀片子砍鬼子的彪悍经验,与湘西山民特有的彪悍体魄和苗族传统的开山斧技法相结合。
体能打熬: 每天天不亮,负重越野跑是家常便饭。举石锁、扛圆木、摔跤角力……用最原始的方法打熬筋骨。“没力气,拿什么砍鬼子?跑都跑不掉!” 赵大锤以身作则,哪怕伤口未愈,也咬着牙扛起最重的木头。
近身搏杀: 演武场中央,模拟成了血腥的战场。赵大锤传授的是战场上最直接、最有效的杀人技!劈、砍、撩、剁!没有任何花哨,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准、狠!他让大家手持砍柴刀,对着包裹厚厚草席的木桩疯狂劈砍。“一刀!就要让他见阎王!砍脖子!剁心口!别他娘的跟鬼子讲客气!” 他怒吼着,亲自示范,沉重的木刀带着恶风,将草桩劈得木屑纷飞。他还结合苗家猎户对付野猪、熊瞎子的经验,传授如何利用地形、合击、以及用长矛、猎叉配合刀手围杀更强壮的敌人。
血性与胆魄: 赵大锤最看重这个。他经常讲述常德血战的惨烈,讲述黑鱼咀乡亲的惨状。“怕死?怕死就滚回家抱孩子!留在这里的,都是敢跟鬼子玩命的爷们!记住,你怂了,你身后的爹娘婆姨娃崽,就得遭殃!” 他用最粗犷的语言,点燃着队员们骨子里的血性和守护家园的决心。
祝龙偶尔会从洞窟中出来,巡视演武场。他不轻易插手具体训练,但每次出现,都会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精神激励。他会用那融合了龙蛊共生气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汗流浃背的队员,仿佛能看透他们的努力和怯懦。他也会亲自下场,压制大部分力量后用木刀与赵大锤或王石头切磋,那精妙绝伦、势大力沉的刀法,让所有队员看得心驰神往,更加拼命训练。
阿兰则成为了队伍不可或缺的“后勤”与“特殊力量”。她带领寨中妇女采集、炮制草药,配置金疮药和简易的解毒散。她的碧玉蛊在救治伤员方面效果显着。更重要的是,她利用初步掌握的“蛊灵感应”,配合王石头,成为了队伍最灵敏的“预警雷达”和“探矿者”(寻找硝石、硫磺等)。她甚至开始尝试培育一些攻击性蛊虫(如毒蜂、毒蚁),虽然规模很小,但为未来提供了可能。
这支以湘西子弟为骨干、融合了现代军事技巧与山地游击精髓、并开始接触神秘力量的“湘西抗日别动队”,在血与汗的淬炼中,悄然成型。虽然装备依旧简陋,但眼神中的迷茫已被仇恨和坚毅取代,散漫的习气被纪律和协作替代。他们如同一块块粗糙的生铁,在老司城这座熔炉中,被反复锻打,逐渐显露出锋锐的棱角。人数也从最初的二十几人,逐渐扩展到近五十人,成为扎根于湘西群山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喜欢抗日系统激活:烽火双魂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日系统激活:烽火双魂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