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浸在微凉的秋风里,护城河畔的柳叶褪尽了翠绿,泛着淡淡的鹅黄,随着风势轻轻摇曳,像极了谢浩楠此刻虽疲惫却清明的心境。送嫁二妹谢研归来后,他未及卸下一身风尘,便径直赶往府衙。苏墨与谢玥已在偏厅等候多时,案上的清茶早已凉透,却无人有心思触碰。
“大哥,刘三及其党羽的供词已整理妥当。”见谢浩楠推门而入,苏墨率先起身,将一叠厚重的卷宗递了过去,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凝重,“这伙人盘踞江南数年,作案手段隐秘,牵扯甚广。”
谢浩楠接过卷宗,指尖触及纸面的凉意,仿佛透过文字感受到了那些被拐家庭的刺骨伤痛。他在主位坐下,谢玥随即补充道:“刘三嘴硬得很,起初百般抵赖,多亏苏墨用了些法子,才让他松了口。只是这伙人分工明确,下线遍布各州府,许多被拐的女子孩童,早已被转卖至更远的地方。”
谢浩楠一页页翻阅着供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被拐者的姓名、年龄,以及大致的去向。有被卖至偏远村落为童养媳的少女,有被转手多次沦为仆役的孩童,更有甚者,被拐至海外,生死未卜。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血泪交织的过往。他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喉间泛起一阵苦涩:“这些百姓,皆是无辜之人,却遭此横祸,实在令人痛心。”
“刘三等人罪大恶极,秋后问斩已是定局。”苏墨沉声道,“只是眼下,还有许多失踪人口尚未寻回,仅凭我们现有的力量,想要逐一追查,无异于大海捞针。”
谢浩楠放下卷宗,目光扫过二人:“我亦是这般想法。此案虽有进展,但拐卖之风未绝,失踪百姓仍在受苦。若只是就案办案,终究难以根除这顽疾。”他站起身,在厅中踱了几步,脑海中一个念头逐渐清晰,“不如,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专职打击拐卖行径,同时协助百姓寻亲。如此一来,既有专人专办的效率,也能给百姓一个盼头。”
苏墨与谢玥闻言,皆是眼前一亮。谢玥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大哥这个主意好!以往百姓失踪,只能报官,可官府事务繁杂,往往难以全力追查。有了专门的机构,便能集中力量,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只是此事非同小可,需得与我父亲商议,更要奏请朝廷批准。”苏墨冷静地补充道,“毕竟设立新的机构,涉及人力、财力,并非我们私下便能决定。”
谢浩楠点头:“所言极是。明日我便登门拜访苏伯父,共商此事。”
次日清晨,谢浩楠备了薄礼,前往苏府拜见苏文渊。此时苏文渊正因拐卖案的后续事宜烦忧,听闻谢浩楠的来意,当即抚掌称善:“浩楠,你这个想法,正合我意!这些年江南拐卖案频发,官府虽有打击,却始终缺乏系统性的举措,致使罪犯屡禁不止。若能成立专门机构,集中力量打击拐卖、协助寻亲,实乃民生之幸!”
“只是不知,朝廷是否会批准此事?”谢浩楠略有顾虑,“设立新署,需耗费不少人力物力,恐遭朝中大臣非议。”
苏文渊沉吟片刻,道:“此事关乎民生福祉,乃是积德行善之举。当今圣上体恤民情,只要我们将其中的必要性阐述清楚,想必会予以批准。至于人力物力,我们可以联名上书,恳请朝廷拨款,同时也可自筹一部分资金,确保机构能顺利运转。”
二人一拍即合,当即着手草拟奏折,详细阐述了拐卖案的严重性、成立专门机构的必要性,以及机构的职责、运作方式等。奏折中,他们列举了近年来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拐卖案例,字字句句皆是血泪,字里行间满是根除顽疾的决心。
夜幕降临,谢浩楠回到家中,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谢承业、林婉清、周云溪正等候着他,见他归来,周云溪连忙起身:“浩楠,一路辛苦,快坐下歇歇,饭菜都要凉了。”
谢浩楠坐下,却无心进食,将今日与苏文渊商议成立专门机构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大家听。
谢承业闻言,手中的筷子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随即化为坚定:“此事做得好!拐卖人口,丧尽天良,多少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成立专门机构打击这种恶行,是积福积德的大事,我全力支持!”
林婉清也连连点头,眼中满是不忍:“那些被拐的孩子、女子,想想都让人心疼。若是有机构能帮着寻亲,也能让许多家庭少些痛苦。”
“只是设立机构,需要不少启动资金,朝廷拨款恐怕难以即刻到位。”谢浩楠道。
不等他说完,谢承业便朗声道:“此事你不必担心!我谢家虽非富可敌国,但拿出些银子支持此事,还是绰绰有余的。明日我便让人准备五千两白银,作为机构的启动资金,务必让此事早日落地!”
五千两白银,对于寻常人家而言,已是天文数字,足以见得谢承业对此事的重视与决心。谢浩楠心中一暖,起身拱手:“父亲大义,孩儿代那些被拐的百姓,谢过父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被偷的人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被偷的人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