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娜吉小组的侦察带回了至关重要,却也令人心头更加沉重的情报。
据她们观察,盘踞在屯子附近的狼群,数量确在十头以上,甚至可能达到十五六头之多!这是一个规模不容小觑的狼群。它们似乎以屯子西北方向、距离“滚牛坡”约五六里地的一片白桦林与乱石交错的沟谷作为核心活动区。狼群成员构成复杂,除了几头体型硕大、显然是核心战力的成年大公狼外,还有数头母狼,以及两三头看起来刚刚脱离幼崽期、正处于学习和锻炼阶段的亚成狼。
最引人注目的,是狼群中那头异常雄壮、毛色深灰近乎银白、左眼上方有一道狰狞旧疤的公狼。它行动间自带威严,狼群的其他成员明显以它为核心,捕猎时的分工协作、休息时的警戒放哨,都显示出极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乌娜吉判断,这头“独眼银狼”极有可能就是这群狼的头狼,一个经验丰富、狡诈而强大的领导者。
它们并非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在头狼的带领下,有规律地巡视着以那片沟谷为中心、辐射到屯子边缘的广阔区域,仿佛在确认和标记自己的新领地。袭击马老四的牛和孙寡妇的猪圈,更像是这种领地确认过程中的“武力展示”和资源试探。
“它们很谨慎,也很耐心。”乌娜吉在汇报最后补充道,“我们几次试图靠近核心区,都被它们外围的哨狼发现,只能远远观察。想要像对付野猪那样设伏,很难,它们不会轻易进入完全陌生的、缺乏遮蔽的地形。”
情报证实了冷志军最初的判断,这是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直接将战场放在狼群熟悉的沟谷或密林,无异于以短击长。唯一的胜算,依然在于“引蛇出洞”,将狼群调动到相对有利于己方的“滚牛坡”。
然而,如何让一群如此狡猾谨慎的狼,心甘情愿地踏入明显不利的预设战场?
冷志军结合乌娜吉的侦察结果和赵老蔫、孙老药的建议,反复推演,最终制定了一个大胆而精细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诱饵,而是利用狼群的贪婪、领域性以及对“虚弱猎物”的本能追逐,精心设计一个它们难以抗拒的“陷阱”。
计划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示弱与挑衅。故意在狼群活动区域边缘,留下一些狩猎队“仓促”离去、“遗落”下少量沾染了鲜血的野猪肉块或内脏的痕迹,制造出一种狩猎队因为之前的战斗(对付野猪)而有所损伤、士气受挫、甚至内部出现不和的假象。同时,安排一两个队员(由身手敏捷、善于伪装的诺敏和苏和担任),在远离屯子的方向,模仿受伤动物的哀鸣或幼崽的呼唤,进一步刺激狼群的狩猎本能和好奇心。
第二,气味引导与干扰。由孙老药配置几种特殊的药粉。一种是气味浓烈、类似动物腐尸与血腥混合的“诱引粉”,将少量撒在从狼群核心区通往“滚牛坡”的几条次要兽径上,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气味走廊”。另一种则是用艾草、雄黄等刺激性植物研磨的“干扰粉”,撒在通往屯子方向以及“滚牛坡”两侧可能迂回的路线上,干扰狼群的嗅觉,无形中引导它们沿着预设的“气味走廊”前进。
第三,预设战场与火力配置。在“滚牛坡”精心布置伏击圈。滚牛坡是一片面积约有两个打谷场大小的碎石坡地,地势中间高四周缓,视野相对开阔,但坡地边缘仍有不少半人高的石块可供隐蔽。冷志军将主力射手——他自己、林志明、阿木尔,埋伏在坡地顶部几块最大的岩石后,这里射界最佳,可以覆盖大部分坡地。巴雅尔和哈斯则携带扎枪和猎刀,隐藏在坡地东西两侧的乱石丛中,负责近距离拦截和防止狼群从侧翼突袭。乌娜吉作为自由人和预备队,携带弓箭,占据坡地南侧一处制高点,负责查漏补缺和精准狙杀关键目标(如头狼)。狗帮则作为最后的屏障和突击力量,由恢复了大半的大青统领,潜伏在坡地北侧的下风口,等待命令发起致命冲击。
第四, timing(时机)的把握。行动时间定在三天后的夜晚,选择一个有月光但并非满月(光线足够视物又不至于太亮利于狼群潜行)的夜晚。所有参与行动的队员,提前一天用孙老药提供的、用多种山林植物熬制的药水擦拭身体和武器,最大程度消除人味。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充满风险的计划,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导致狩猎队陷入狼群的反包围之中。但面对如此狡诈的对手,这是目前能想到的、胜算最大的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狩猎队进入了最高强度的备战状态。队员们反复演练着各自的职责和协同信号,熟悉滚牛坡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可供隐蔽的角落。狗帮也在大青的带领下,进行着适应性的潜伏和突击训练。孙老药和马老汉也倾尽全力,配置药粉,打磨武器。整个屯子都笼罩在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中,人们祈祷着狩猎队能再次创造奇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大东北1983之鹿鸣北坡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大东北1983之鹿鸣北坡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