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很大胆,也极其冒险。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能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渠道。
他开始更加仔细地“玩要”那些餐具。喝粥时,小手会仔细摩挲碗沿;吃点心时,会对着碟子底部的落款花纹“研究”半天;甚至会故意“失手”打翻汤盅,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其内部和底部。
乳母和宫女们只当是孩子病中无聊的新怪癖,并未在意。
第一天,一无所获。
第二天,他似乎在一个盛放蜜饯的白瓷碟底部,发现了一道极浅的、似乎是新划上去的刮痕,形状有点像一个箭头,指向某个方向。但他不能确定这是无意磕碰还是有意为之。
第三天,转机出现了。
午膳时,送来的一盅炖汤所用的陶罐,底部似乎沾着一点不同寻常的、已经干涸的泥渍。那泥渍的颜色……并非御膳房附近该有的土色,反而带着一点诡异的暗红,像是混合了某种矿物质。
朱橚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那日小柱子发现的、带有金属碎屑的红色泥土!北三所附近的泥土!
他假装摆弄汤匙,将一点汤汁故意洒在陶罐底部,然后用手指去“玩”那被汤汁润湿的泥渍,趁机蘸取了一点,悄悄抹在了襁褓内侧的暗处。
这个举动风险极大,但他必须一试。
午后,他借口要换襁褓。乳母不疑有他,为他更换。朱橚趁机将那块沾染了泥渍的布料藏于枕下。
当晚,夜深人静时,他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仔细查看那点泥渍。颜色暗红,触感粗糙,确实夹杂着极细微的、闪亮的颗粒!与之前小柱子发现的样本极其相似!
这不是偶然!这是有人刻意为之!有人故意将这个沾有北三所附近特殊泥土的陶罐送入了静思斋!
是谁?刘纯?他通过太医院的关系影响了御膳房的器皿配送?还是另有其人?目的何在?是警告?是提示?还是想借此传递某种信息?
朱橚的大脑飞速运转。对方能用这种方式传递物品,说明其在宫中的能量不小,并且有能力在严密封锁下进行这种极其隐秘的操作。其意图似乎并非恶意,否则直接告发更简单。更像是某种试探性的接触,或者是一种示好,表明“我知道你可能与北三所有关,但我并非敌人”。
会是谁呢?是北三所逃亡的余党在试探?还是朝中某股对父皇清洗不满的势力想借此生事?或者是……某位兄长?
朱樉?不,他没那么细腻的心思。朱棡?很有可能!他之前就表现出怀疑和试探,或许他想利用这个信息做些什么?亦或是……大哥朱标?他仁厚,但绝非愚蠢,是否也察觉到了什么,想用这种方式提醒或保护幼弟?
可能性太多,难以判断。
但无论如何,这条隐秘的信息通道,似乎被意外地打开了!
朱橚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他不能立刻回应,否则可能落入陷阱。他需要观察,需要确认。
接下来的几天,他更加留意送来的器皿。果然,又陆续发现了两处极其隐晦的标记:一个碗底用极淡的墨迹画了一个圈,另一个汤匙的柄部有了一道新的、细微的磕痕。
这些标记看似毫无意义,但朱橚将其与那罐底的泥渍联系起来,隐约觉得这像是一种极其初级的、试探性的密码。画圈,可能代表“安全”或“已知”;磕痕,可能代表“危险”或“关注”。
对方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极其谨慎地与他进行着单向的、极其有限度的沟通。
朱橚决定冒险回应一次。他需要表达两重意思:一,我收到了你的信息;二,我需要更明确的内容。
如何回应?他无法在器皿上做记号,那样太容易暴露。
他选择利用自己的身体反应。
这一日,送来的午膳中,有一道清蒸鱼。朱橚吃了一口后,忽然开始剧烈咳嗽,小脸涨得通红,仿佛被鱼刺卡住,又像是极度不适,最后甚至将吃下的东西都吐了出来。
云奇和乳母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检查,却并未发现鱼刺。
朱橚只是哭闹不休,小手不是指向喉咙,而是拼命指向那道鱼,脸上露出极度厌恶和恐惧的表情。
“殿下这是怎么了?往日也吃鱼,从未如此啊!”乳母焦急道。
云奇看着那盘鱼,又看了看朱橚异常的反应,眉头紧锁。她仔细检查了那盘鱼,并未发现变质或异常。
“许是今日这鱼的做法不合口味,或是病了之后口味变了。”云奇只能如此解释,吩咐道,“以后不要再送鱼来了。”
当日晚膳,果然未见鱼腥。
朱橚的反应,看似是孩童无理的挑食,但他相信,那个隐藏在幕后、通过器皿传递信息的人,一定能解读出更深层的含义——他对当前这种模糊不清、如同“鱼刺在喉”般的沟通方式感到“不适”和“抗拒”,他需要更清晰、更直接的信息!否则,他可能会“吐弃”这种联系。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试探。对方会如何理解?是会知难而退,还是会给出更明确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武:医圣朱橚请大家收藏:(m.2yq.org)洪武:医圣朱橚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