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告诉他,每天凌晨时分,坤宁宫外有杜安道(或其他势力)的严密监视!警告他绝不能在那个时间段有任何异动!
这条信息至关重要!若非朱橚无意间的闹腾引发刘纯更换药材,进而可能触发了这条紧急警告,他可能还蒙在鼓里!
平安立刻将这条信息牢牢记在心里,并将那几粒五味子小心藏好。
朱橚通过平安次日异常凝重和谨慎的眼神,猜到一定又有新的重要信息传递过来。他虽然不知具体内容,但知道自己昨天的试探似乎起到了作用。
这次成功的( albeit 间接的)沟通,让朱橚信心大增。他更加沉迷于对医术的学习和揣摩。他甚至开始利用自己“体弱多病”的现状,主动“创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症状,来观察刘纯如何辨证用药,如同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个时代顶尖医者的知识和经验。
例如,他会故意踢掉被子让自己受点凉,引发几声咳嗽,观察刘纯如何添加杏仁、苏叶等宣肺之品;会故意多吃一点难以消化的食物,导致轻微腹胀,观察刘纯如何加入山楂、神曲消食导滞。
这些小小的“实验”,不仅加深了他对中医理论和药性的理解,也让他对身体的控制和感知变得更加精细。
然而,中医之道,深奥无穷,绝非一蹴而就。朱橚也遇到了困惑。
一次,他连续几日夜间盗汗,醒来衣襟尽湿。刘纯诊脉后,认为是“气虚不固”,在方中加重了黄芪的用量,并加入了浮小麦、麻黄根等敛汗之药。
服药后,盗汗稍减,但并未完全停止,且朱橚感觉 daytime 更加疲惫乏力。
朱橚根据现代医学知识,怀疑是否有结核或其他消耗性疾病的可能(虽知概率极小),但无法言明。他只能仔细观察。
刘纯数日后复诊,见其汗出未止,且脉象依旧虚弱,沉吟良久,忽然问道:“殿下夜间汗出,可觉身体发热?汗后是否畏风?”
乳母答曰:“汗出时摸着小身子倒是温热的,汗退了便觉得有些凉飕飕的,需得赶紧擦干换衣。”
刘纯恍然:“此非单纯气虚,乃营卫不和,表虚不固!《伤寒论》有云:‘病常自汗出者…卫气不和也。’当调和营卫!”
他立刻调整方剂,换用了桂枝汤为基础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旨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果然,服用新方后,朱橚的盗汗很快止住,精神也好转不少。
此事给朱橚上了深刻的一课:中医辨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精确的观察和问诊至关重要。同时也让他对《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敬畏。
药香袅袅,弥漫在坤宁宫偏殿。 这香气之中,不仅蕴含着祛病延年的奥妙,更隐藏着无声的交流、谨慎的试探和求知的渴望。 朱橚于此岐黄之道中,不仅调理着自身羸弱之躯,更淬炼着洞察入微之心智,悄然铺设着通往未来的暗渡之舟。
(第二十四章 完)
喜欢洪武:医圣朱橚请大家收藏:(m.2yq.org)洪武:医圣朱橚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