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说有意思吗,查尔斯?” 肯尼?史密斯立刻站起身反驳,顺手调出黎景辉对阵马刺时的详细数据统计:“全场防得吉诺比利 14 投 4 中,三分球 3 投 0 中,迫使后者出现 4 次失误!最后一节他送出 3 次助攻,没有一次失误,其中两次是在双人包夹下完成的!” 他走到屏幕前,指着黎景辉防守邓肯的慢动作画面:“看这个站位 —— 他没有盲目贴防邓肯的背身,而是卡住传球路线,同时兼顾协防吉诺比利的无球跑动,这是组织型小前锋的防守智慧!你忘了他对阵活塞时怎么单防汉密尔顿的?全场限制‘面具侠’命中率 32%,比汉密尔顿赛季平均水准低 19 个百分点!”
两人争执间,演播室的热线电话突然响起。(艺术处理,现实中跟本没有热线电话这一说法)导播将通话接入音响,一位带着广州口音的球迷通过翻译说道:“我熬夜看了黎景辉对阵太阳的比赛,他在第四节还剩 5 分钟时,连续两次用‘假突真传’助攻科比命中三分,那种在高压下的传球意识不是运气!他在电子信息学校队打球时就很会观察队友位置,只是那时候大家更关注他的防守。” 这句话让巴克利一时语塞,肯尼?史密斯趁机补刀:“看到了吗?连中国球迷都比你懂球!你就是不愿意承认,一个落选秀能凭借努力改变一支冠军球队的战术体系!” 演播室里的观众哄堂大笑,有人举起写着 “黎 = 新皮蓬” 的标语牌,镜头立刻给了三秒特写。
《洛杉矶时报》资深记者马克?海斯的专栏在当天中午 12 点准时刊发,文章用半版篇幅分析了黎景辉的转型价值,标题为《从防守蓝领到侧翼枢纽:湖人 23 号如何填补 F4 最后的漏洞》。文中写道:“湖人 F4 的最大困境,在于侧翼缺乏串联能力 —— 科比专注得分,马龙和佩顿年龄偏大,无法兼顾攻防转换。直到黎景辉的出现,这个前 8 场用防守和三分证明自己价值的落选秀,在第 9 场 34 分的爆发展现得分潜力后,被杰克逊大胆改造成组织型小前锋。当对手忌惮他 49% 的三分命中率和 1.5 次抢断时,他的传球就成了致命武器 —— 五连胜期间,湖人的助攻数从场均 21.3 次提升到 28.6 次,三分命中率从 35% 升至 41%,这都与黎景辉的转型直接相关。” 文章配图是黎景辉在战术板前讲解传球路线的照片:他拿着白板笔,在 “三角战术” 示意图上标注着自己的跑动路线,科比、奥尼尔、马龙、佩顿围在他身边认真倾听,菲尔?杰克逊叼着雪茄站在一旁,嘴角带着难得的满意笑容。
国内媒体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美国同行。央视体育推出《黎景辉:从职业高中生到湖人首发》专题节目,邀请前男篮国手巩晓斌和篮球评论员苏群担任嘉宾。“他的转型很聪明,” 巩晓斌在节目中分析,“前 8 场练的防守预判能力,刚好能帮他判断对手的防守轮转,从而找到传球时机;49% 的三分命中率又能吸引防守球员,为队友创造空位 —— 这种‘防守 - 三分 - 组织’的三维能力,在当今联盟的小前锋里非常罕见,只有皮蓬、希尔等少数几人能做到。”《篮球先锋报》则派出记者专访了黎景辉的所就读的电子信息学校篮球队教练张勇:“黎景辉当年在校队里就是‘防守狂魔’,每天训练结束后,都要加练 1 小时滑步和抢断,队友都叫他‘铁闸’。他那时候就喜欢在防守后喊队友跑位,只是没人想到他能把这个习惯发展成组织能力。现在能在湖人打首发,我一点都不意外 —— 他总能把别人忽略的细节做到极致。”
湖人训练馆的医疗室里弥漫着消毒水和薄荷药膏的混合气味,三张彩色打印的肌肉疲劳检测报告平铺在白色诊疗台上,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报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队医布莱恩戴着金丝边老花镜,用红色记号笔在马龙的股四头肌超声波图像上圈出几处亮白色区域:“这些是肌肉纤维的微损伤点,连续五场客场飞行总计 英里(从洛杉矶到凤凰城,再到圣安东尼奥、达拉斯、萨克拉门托),加上对阵马刺时你需要顶防邓肯的背身单打,每次碰撞都相当于承受 3 倍体重的压力,再打明晚对阵黄蜂的背靠背,股四头肌拉伤风险会从 12% 飙升到 38%。”
马龙俯身看着报告,眉头紧锁成 “川” 字。这位 40 岁的老将伸出粗糙的手掌,轻轻按了按自己的左股四头肌,脸上立刻露出痛苦的表情:“难怪昨晚训练时总感觉发不上力,投篮时膝盖都有些打颤。” 他的目光移到旁边佩顿的膝盖 MRI 报告上,只见黑色胶片上清晰显示着 “右膝髌腱轻度炎症,关节腔少量积液” 的诊断结果。佩顿坐在蓝色诊疗椅上,用冰袋敷着膝盖苦笑:“老伙计,看来我们这两条‘老腿’都到了该休息的年纪。想当年在超音速,我连续打 40 场背靠背都没事,现在真是不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03:紫金荣光与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03:紫金荣光与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