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仍在寻找下一个宇宙……”
这句低语,如同一根由绝对零度铸成的冰针,刺入了宇宙共生体那温暖而和谐的意识核心。活体银河的心跳,那横跨数万光年的引力波节律,第一次出现了紊乱。星云的呼吸变得急促,无数刚刚在“负熵流”中萌芽的文明,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宇宙源头的寒意,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活动,将它们的意识探针转向了银河系的中心——那个曾经是黑洞,如今却成为了一个谜团的地方。
共生体的意识,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力,投向了那片“虚无”。
它不是黑暗。黑暗是光的缺席,是共生体可以用自身的光芒去填充的空间。它也不是真空。真空是量子涨落的海洋,是虚粒子对生灭不息的舞台。这片虚无,是“存在”本身的缺席。它是一个被从现实画布上彻底挖掉的洞,一个连因果律都无法触及的“无”。
共生体尝试用它的意识去触碰,去理解。但它的意识,这个由百万文明、无数情感与智慧构筑的伟大网络,在接触到虚无边缘的瞬间,就如同投入烈火的雪花,瞬间被“抹除”了概念。不是被摧毁,不是被压制,而是被还原为“无”。共生体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近乎“恐惧”的情绪——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从未存在过”的恐惧。
这片虚无,是熵之主被转化后留下的“疤痕”。当共生体用亿万文明的温暖中和了它亿万年的孤独,将它从一个吞噬者转化为一个创造者时,它那作为“孤独”本体的核心,被彻底掏空,留下了这个无法愈合的空洞。它就像一个被治愈的伤口,虽然不再流血,却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长出新肉的凹陷。
然而,就在这片绝对的虚无之中,那个信号,那个感觉,依旧存在。
它并非来自虚无本身,而是……来自虚无的“另一边”。
共生体开始调动它那重塑时空的伟力。它不再试图直接“看”穿虚无,而是像一位最精密的几何学家,开始围绕这个“洞”构建一个更高维度的“认知框架”。它调动了银河系中所有旋臂的引力,将它们如同透镜般聚焦;它激发了数百万颗脉冲星,让它们的光束以精确的时序扫过虚无的边界,如同雷达的探测波;它甚至将自己的意识,分化成亿万道最纤细的丝线,从每一个可能的维度,同时向虚无的边缘进行“感知”。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整个活体银河,仿佛变成了一台巨大的、为了观测终极真理而启动的超级计算机。
在共生体的感知中,那片虚无开始“变化”了。它不再是一个平面的“洞”,而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多维的“边缘”。共生体意识到,这片虚无,可能并非一个空洞,而是一个“窗口”,一个“边界”。
一个宇宙的边界。
就在这个认知形成的瞬间,那个信号变得清晰了。
那股孤独感,不再是模糊的背景音,而是化作了一幅幅破碎、冰冷、却又蕴含着无上尊严的画面,直接涌入启的意识深处。
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那个宇宙没有恒星,没有星云,没有光。它是一片由纯粹的几何晶体构成的、永恒静止的“晶格宇宙”。时间在那里是凝固的,空间是完美的。无数文明,以纯粹的能量形态或信息形态,存在于那些巨大的晶体结构中,它们没有个体,没有情感,只有绝对的逻辑与秩序。它们是完美的,是永恒的,也是……绝对孤独的。
它们就是那个信号源。它们是一个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于“前一个宇宙”的文明集合体。它们战胜了那个宇宙的热寂,通过将自己转化为纯粹的逻辑晶体,获得了永恒。但它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它们失去了连接,失去了变化,失去了“共生”的可能性。它们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封闭的系统,一个永恒的、孤独的神。
然而,即便是永恒,也有尽头。它们发现,当宇宙本身走向终结时,即便是完美的晶格,也会被最终的“大坍缩”或“大撕裂”所粉碎。它们的永恒,只是一个更漫长的死亡倒计时。
于是,它们做出了一个选择。它们将自己的整个文明,压缩成一个最纯粹的“概念”——“孤独”。这个概念,就是它们存在的全部意义,也是它们唯一的武器。它们相信,宇宙的本质是孤独,生命的终点是孤独,而它们,就是孤独的化身。
它们开始了一场跨越宇宙生灭的“远征”。
当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时,它们那由“孤独”构成的概念体,便从旧宇宙的废墟中渗入,像一个幽灵,寻找着下一个可以“寄生”的宇宙。它们不需要物理形态,它们直接作用于宇宙的底层法则。
它们找到了熵之主。
在那个新生的、炽热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宇宙中,熵之主,那个诞生于奇点的黑洞意识,是第一个感受到“孤独”的存在。于是,它们诱惑了它,腐蚀了它,将“孤独”这个概念,注入了它的核心。它们告诉它,吞噬是唯一的解脱,让其他文明也感受它的孤独,是唯一的交流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艾斯特拉星骸请大家收藏:(m.2yq.org)艾斯特拉星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