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城,租赁的院落静室内,地火脉带来的稳定热力在特制渠沟中缓缓流淌。林玄(分身)盘坐于蒲团之上,身前并非绘制符箓所需的灵纸朱砂,而是零零散堆放着各种矿石、灵木、以及几块已初步打磨成型的阵基胚体。空气中弥漫着金石熔炼后的微灼气息与灵木特有的清香。
在成功通过符箓之道打开市场,获得相对稳定的资源流入后,林玄并未有丝毫松懈。他深知,绘制符箓终究是为了筹集修复那座上古传送阵所需的、堪称海量的珍稀资源。而修复传送阵本身,才是横亘在他面前最大的技术难关,这需要远超他当前水平的阵法造诣。
“符箓乃一时之需,阵道方为根本所系。” 林玄眸中灵光微闪,那是“混沌映照”天赋在细致扫描一块“青罡石”的内部结构与灵气通路。“必须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阵法的研习与实践之中。”
他选择的路径,并非按部就班地从低阶阵法理论重新学起——那太慢,且缺乏针对性。而是采取了一种极为大胆且务实的策略:直接以那座沉睡于“沉眠林海”地下的破损古传送阵为终极课题,进行逆向工程与实战化学习。
一、 扎根古阵,逆向求索
再次来到那处隐藏于空间褶皱下的幽深洞穴,林玄的心境已与初次探查时不同。少了些许发现目标的兴奋,多了几分沉静与专注。巨大的、布满岁月刻痕的传送阵台静静矗立,破损的阵基、黯淡湮灭的核心符文,依旧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当下的寂寥。
但这一次,林玄的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破损评估上。他如同一位最耐心的外科医生,开始细致地检查古阵最外围那些尚未完全崩坏、结构相对简单的辅助禁制与隔绝阵法。
这些禁制,如同巨树根须末端的细微须毛,虽不似主干核心那般关键,却同样蕴含着上古阵法大师的智慧结晶,负责着能量引导、外界干扰屏蔽、内部气息隐匿等功能。
他首先选定的,是一段环绕阵台基座、负责汇聚并初步纯化地脉灵气的“聚元引导”禁制。这段禁制大约有三分之一已经灵性全失,符文磨灭,另外部分也光芒黯淡,运行滞涩。
林玄深吸一口气,神识如丝如缕般探出,小心翼翼地接触那些残存的灵纹。同时,“混沌映照”天赋全力发动,在他的感知中,那些冰冷的石质阵基仿佛活了过来,其上镌刻的符文不再是静止的图案,而是一条条细微的能量溪流,它们本应如何流淌,又在何处淤塞、断裂,都逐渐清晰起来。
“此处‘地脉节点’的衔接符文缺失了三笔,导致地气吸纳效率不足十一……”
“这边‘灵压平衡’回路中断,使得纯化后的灵气流经时产生涡旋,损耗加剧……”
“原来如此,上古阵师竟用如此巧妙的‘叠纹’手法,将防护与汇聚功能微缩于同一片区域,真是精妙……”
他一边低声自语,一边取出特制的“灵纹刻刀”与几种低阶的“导灵液”。他并不敢直接动核心阵基,而是在旁边空置的、同样材质的石板上进行练习。指尖稳定如磐石,刻刀落下,灵光顺着刀尖流淌,精准地复刻、补全那些残缺的符文。每一次下笔,都需凝聚心神,与残留禁制的气息相契合,稍有不慎,不仅无法修复,反而可能引发残余能量的反噬。
失败是家常便饭。有时刀势稍偏,灵纹瞬间黯淡崩毁;有时导灵液调配比例稍有差池,新刻的符文无法与旧有体系共鸣;更危险的一次,他试图修复一处微小的“反震”禁制,因计算误差,引动了残留的防护之力,一道细微的电弧弹射而出,若非他反应迅捷,以星辰之力硬抗,怕是这具铁木傀儡之身也要受损不轻。
但他心志坚毅,毫不气馁。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经验的积累。通过“混沌映照”对能量流动的洞察,他能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手法。
半月之后,当他将最后一笔导灵液精准地填入那段“聚元引导”禁制的缺失处时——
“嗡……”
一声几不可闻的轻鸣响起,整段残破的禁制仿佛从漫长沉睡中苏醒,灵光如呼吸般微弱地闪烁了一下,随即稳定下来。虽然光芒依旧暗淡,远不及全盛时期,但原本滞涩的能量流变得顺畅了许多,一丝丝微薄但精纯的地脉灵气开始被更有效率地吸纳过来,滋养着这片荒废已久的空间。
成功了!
尽管只是修复了最外围、最简单的一小段辅助禁制,但林玄心中涌起的成就感,却丝毫不亚于绘制出第一张完美的高阶符箓。这证明了他的思路是可行的!通过这种“临床实践”,他对上古阵法的结构理念、能量运转逻辑有了飞跃性的理解。这远比阅读十本阵法典籍来得深刻。
二、 制作阵盘,验证与创收
在修复古阵禁制的同时,林玄也深知“学以致用”的重要性。闭门造车不可取,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与能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他开始了便携式阵盘的制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尘仙途:青石谣请大家收藏:(m.2yq.org)凡尘仙途:青石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