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方向传来的、在深夜显得格外突兀的集体诵经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云澈心中漾开层层不安的涟漪。太皇太后百日祭奠已过,此时举行大规模法事,于礼不合。是康熙即将回銮的特殊安排?还是宫中又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秘?她隐隐觉得,这诵经声背后,或许隐藏着新的变数。
然而,宫闱深处的波澜,暂时还未直接冲击到承乾宫西配殿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云澈将这份不安压在心底,更加珍惜与胤禛相处的宁静时光。她知道,这种相对的平静如同暴风雨前的间歇,随时可能被打破。
与胤禛的日常,成了她在这压抑环境中最重要的慰藉和力量源泉。孩子的天真与依赖,是她必须坚守的底线。
那日给胤禛手心涂药之后,小家伙似乎对“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举着包扎好的小手,好奇地问:“娘娘,为什么涂上药就不疼了?药是怎么做出来的呀?”
云澈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个引导孩子观察自然、了解常识的好机会。她没有直接讲复杂的药理,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说道:“药啊,就像一种特别的力量,藏在一些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里。比如娘娘给禛儿用的三七,就是一种植物的根,它里面就有能让伤口快快长好的力量。太医们很厉害,他们知道怎么把这些力量找出来,搭配在一起,帮助生病的人。”
她让铃铛儿找来一些常见的、药性温和的药材样本,如晒干的菊花、枸杞、山楂片等,放在胤禛面前,让他闻一闻、摸一摸。
“禛儿闻闻,菊花是不是有淡淡的香味?喝了菊花泡的水,眼睛会舒服哦。”
“枸杞是红色的,甜甜的,吃了对身子好。”
“山楂酸酸的,吃多了东西肚子胀,吃一点山楂就能帮助消化。”
胤禛睁着大眼睛,小心翼翼地嗅着每一样药材,小脸上满是新奇。云澈趁机将“药食同源”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让他明白,很多日常吃的东西,用对了,就是对身体有益的“药”。
受此启发,云澈决定制作一种更适合幼儿的“健体茶饮”。她避开药性猛烈的药材,选取了炒麦芽、陈皮丝、少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制成一种味道甘淡、有消食健脾作用的饮品,代替部分白水给胤禛饮用。她称之为“开胃茶”。胤禛很喜欢这种略带甜味和香气的茶,每次都会捧着小小的瓷杯,像个小大人一样慢慢喝。
除了饮食,云澈在寓教于乐上也花了更多心思。她见胤禛对“沙盘地图”兴趣浓厚,便让铃铛儿找来一些光滑的鹅卵石,她在石头上用特殊的、不易褪色的植物汁液画上简单的图案或写上基础的字,如画个太阳代表“日”,画个月亮代表“月”,写上“一、二、三”等,做成“认字石”。母子二人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用这些石头拼图、认字,比单纯的识字卡片更有趣味性。
“娘娘,这个石头是‘山’!”胤禛举起一块画着山形图案的石头,兴奋地说。
“对,禛儿真棒!那这块有波浪纹的呢?”
“是‘水’!”孩子的声音清脆而肯定。
看着胤禛在游戏中一点点进步,眼神越来越灵动,云澈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些互动,不仅增进了感情,更在胤禛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观察、思考和学习的种子。
然而,孩子的敏感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一日午后,胤禛在玩“认字石”时,突然抬起头,看着云澈(尽管云澈看不见他的目光),小声问:“娘娘,为什么……为什么别的娘娘很少来看禛儿?德娘娘也很忙。是不是……是不是禛儿不讨人喜欢?”
云澈心中猛地一揪,一股酸楚涌上心头。这孩子,在无声中感受着周遭的冷暖和复杂。她连忙将胤禛揽入怀中,柔声安慰:“傻禛儿,怎么会呢?禛儿是世界上最乖、最可爱的孩子。德娘娘要帮皇后娘娘管理整个皇宫,事情非常多,所以很忙。其他娘娘也各有各的事情。娘娘在这里陪着禛儿,是因为娘娘最喜欢禛儿了呀。”
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用最温暖的声音说:“禛儿不要多想,只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就是对所有关心你的人最好的报答了。”
胤禛将小脸埋在云澈怀里,闷闷地“嗯”了一声,小手紧紧抓着她的衣襟。云澈能感觉到孩子细微的不安,心中充满了怜惜与更坚定的保护欲。
就在这温馨与隐忧交织的日子里,德妃再次驾临。这次,她并非独自前来,身边还跟着一位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老嬷嬷,据说是内务府派来核查各宫用度的女官。
德妃照例询问了胤禛的起居,目光扫过殿内时,注意到了桌上那些“认字石”和角落里的“沙盘地图”,以及胤禛床头挂着的安神香囊。她拿起一块“认字石”看了看,又瞥了一眼那罐云澈自制的止血药膏,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妹妹倒是心思奇巧,这些法子,宫里倒是少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m.2yq.org)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