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传递的惊世信息,如同在云澈心湖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难以平息。景阳宫佟佳太妃的秘辛、璇玑遗脉的传承、自身血脉的关键性……这些线索交织在一起,指向一个庞大而危险的谜团,而她自己,似乎正是解开谜团的核心钥匙。压力如山,但她深知,此刻更需沉住气,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外界的风声似乎暂时平息了些许,德妃对寿康宫的关注并未进一步升级,或许只是例行核查。但云澈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她必须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一方面加深与胤禛的羁绊,巩固这唯一的温暖堡垒;另一方面,则要加速消化所得信息,并尝试提升自保之力。
时值深冬,北风呼啸,紫禁城披上了一层银装。天寒地冻,户外活动减少,云澈便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室内与胤禛的互动上。寒冷天气里,孩子容易食欲不振、手脚冰凉,云澈便琢磨着如何改善。
她想起前世的一些保暖小窍门,便让铃铛儿找来一些柔软的新棉花和细密的棉布,她口述尺寸和形状,指导宫女缝制了几个小巧的、可以握在手中的“暖手宝” 。里面填充棉花,外部绣上简单的动物图案。使用时,在炭盆边稍微烘暖,便可让胤禛握在手里取暖,比手炉更安全、更趁手。胤禛非常喜欢这个“暖手的小兔子”,时常揣在袖笼里,小脸也不再冻得通红。
“娘娘,手手不冷了!”胤禛举着暖手宝,高兴地对云澈说。
“真棒,那禛儿要记得,玩一会儿就要让小手也活动活动,就像我们做的‘五禽戏’一样,气血通畅才不怕冷。”云澈趁机引导他继续坚持锻炼。
此外,针对冬日干燥,胤禛偶尔会有些轻微咳嗽,云澈又“发明”了简易的“润喉膏”。她让太医署提供了优质的梨膏作为基底,加入少量枇杷叶汁和蜂蜜,隔水慢熬,制成浓稠的膏体,盛在小瓷罐里。每当胤禛觉得喉咙不适,便取一小勺,用温水化开饮用,甘甜润喉,孩子很容易接受。这比直接喝苦药汤子效果好多了。
“娘娘,这个甜甜的,好喝。”胤禛捧着温热的梨膏水,小口啜饮。
“嗯,这是润喉的,禛儿要是觉得嗓子干痒,就告诉娘娘,咱们就喝一点。”云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些细微处的关怀,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孩子的心田,也让云澈自己在这冷酷的宫斗中,找到了一丝为人母的踏实与温暖。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云澈也在启蒙教育上花了更多心思。她利用“认字石”和自制的“看图识字卡”基础,开始尝试更系统的教学。她让铃铛儿找来《三字经》、《千字文》的抄本,但她并不要求胤禛死记硬背,而是结合故事和实物进行讲解。
比如讲到“人之初,性本善”,她会结合日常小事,告诉胤禛要与人为善;讲到“玉不琢,不成器”,她会拿出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边角料和一块打磨光滑的玉佩,让胤禛触摸感受,比喻人需要学习才能进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了胤禛浓厚的兴趣,他常常主动提问,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
“娘娘,‘蚕吐丝,蜂酿蜜’是什么意思?”胤禛指着识字卡问。
“就是说,蚕宝宝会吐出丝来让人们做衣服,小蜜蜂会采花蜜酿成甜甜的蜂蜜。它们都在做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用的事情。我们也要学着做有用的人。”云澈耐心解释。
胤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禛儿也要做有用的人,帮娘娘分忧。”
孩子的稚语让云澈心生感动,紧紧抱了抱他。在这尔虞我诈的深宫,这份纯真的依赖与向上的心愿,是她最珍贵的财富。
然而,温馨的时光总是伴随着隐忧。云澈能感觉到,承乾宫内的气氛依旧微妙。德妃虽未再直接施压,但来往正殿的陌生面孔似乎多了些,偶尔投射到西配殿的目光也带着审视。铃铛儿也打听到,内务府对几位年老太妃处的旧人档案核查仍在继续,只是更为隐秘。
压力之下,云澈夜间更加刻苦地研读那卷皮革卷轴,并尝试练习“小无相障”。她发现,随着对地穴能量的逐步吸收和融合,她对星辉之力的掌控越发精细,施展“小无相障”时,隐匿效果和持续时间都有所提升。她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丝极微弱的星辉之力,融入给胤禛的“安神抱偶”和“暖手宝”中,不求有实际功效,只希望能带给孩子一丝更安定的气息,这或许也是她作为母亲的一种本能祈愿。
这夜,京城下起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鹅毛般的雪花簌簌落下,覆盖了宫殿的琉璃瓦,将世界染成一片纯净的白。胤禛趴在窗前(由保姆描述),听着雪落的声音,兴奋不已:“娘娘,下雪了!好大的雪!”
云澈感知着窗外不同于往日的寂静和空气中凛冽的清新气息,也被孩子的快乐感染。她心中一动,对胤禛说:“禛儿,想不想堆个雪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m.2yq.org)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