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的哀诏如同沉重的阴云,笼罩了整个紫禁城。国丧的钟声悠长而悲怆,宫墙内外一片素白,往日繁华喧嚣尽数敛去,只剩下压抑的哭泣与步履匆匆的沉默。承乾宫在这片举国哀恸中,愈发显得孤寂冷清,如同一座被遗忘的孤岛。
云澈跪在殿内,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心中五味杂陈。那个曾给予她荣宠亦带来无尽猜忌与恐惧的帝王,那个胤禛的皇父,终究是走了。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她和胤禛的命运,将彻底卷入新一轮、可能更加凶险的权力漩涡之中。裕亲王福全那句“皇上大行前有遗命!着皇四子胤禛即刻返京!命你于宫中静候,不得妄动!一切事宜,由本王全权处置!”的话语,如同枷锁,将她牢牢钉死在这方寸之地,只能被动地等待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
担忧胤禛旅途安危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深宫独处的孤寂,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刷着云澈的心神。但她深知,此刻绝不能慌乱。康熙驾崩,胤禛返京,这既是巨大的危机,也可能隐藏着一线生机。她必须利用这段被强制“静候”的时间,尽快破解手中那个神秘小匣的秘密,这或许是她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唯一能抓住的凭仗。
独守空庭的“宁”与“进”
国丧期间,宫中规矩森严,无人敢随意走动,连日常的监视似乎也因这特殊的氛围而有所松懈。云澈每日除了按制茹素、遥祭先帝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两件事上:一是通过星辰龟甲尽可能遥感知胤禛返京队伍的动向与安危;二是倾尽全力研究如何开启那个来自床柱暗格的小匣。
对于胤禛的感应,变得异常艰难。距离遥远,加之国丧期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悲怆的能量场笼罩着天地,干扰着星辉之力的传递。云澈只能偶尔捕捉到一丝代表胤禛的辅星那微弱却持续向京师移动的光芒,这至少说明队伍在行进中,未遭遇大的不测。这微弱的联系,成了她黑暗中唯一的慰藉。
而破解小匣,则成了她全部希望所在。她不再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更加系统、耐心的方式。每日夜深人静时,她便盘膝静坐,将小匣置于膝上,星辰龟甲握在手中,黑玉钥匙贴身佩戴。她不再强行冲击,而是如同最精细的工匠,用星辉感知力一寸寸地“扫描”匣子的每一处细节,感受其内部极其微弱的能量流动和结构纹理。
她发现,这匣子的材质非金非木,更像是一种经过特殊炼制的玉石,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古老而晦涩的能量脉络。当她将心神沉入龟甲星图,引导星辉之力沿着某种特定的、与“古籍”辅星轨迹相合的路径缓缓注入匣子时,匣子表面会浮现出那些闪烁的云纹,内部的机括也会传来细微的响应,但总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仿佛缺少了最后一把关键的“钥匙”。
现代思维与古老秘术的交织
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云澈的现代科学思维偶尔会跳出来,给她一些启发。她尝试将匣子想象成一个精密的生物识别锁或能量感应装置,需要特定的“频率”或“密码”才能解锁。这“密码”可能藏在星图轨迹中,也可能与佟佳氏的血脉特性有关,甚至可能与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相关。
她回忆起前世看过的关于古代机关术和能量场的资料,虽然大多是猜想,但那种逻辑推导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帮助她避免了盲目尝试。她开始记录每次注入能量的强度、频率、轨迹以及匣子的反应,试图找出规律。同时,她也更加细致地回忆与德妃、与佟佳氏相关的所有细节,包括那本《异闻录》中的记载,希望能找到线索。
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时常伴随着挫败感。但每当她感到气馁时,就会想起胤禛那依赖的眼神,想起五台山那惊心动魄的预警,想起自己身负的使命。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她一次次重新凝聚精神,继续探索。
为了保持心智清明和体力,她也坚持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她在院中慢慢散步,感受脚下土地的气息;让铃铛儿找来一些晒干的菊花和枸杞,泡制清茶,舒缓紧绷的神经;甚至偶尔会凭记忆,用现有的材料尝试制作一些极其简单的、带有现代风格的几何图案剪纸,聊以排遣寂寥。这些看似无用的举动,实则是她在这巨大压力下,努力维持内心秩序与平衡的方式。
温馨记忆与心灵锚点
对胤禛的思念,是云澈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力量源泉。夜深人静时,她会轻轻抚摸着为胤禛准备好的新衣和那个复杂的“平安归来”结,回想他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点点滴滴,回想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温暖时光。这些记忆,如同寒夜中的灯火,照亮她前行的道路,提醒她为何而坚持。她甚至开始用最细的丝线,编织一条更加精巧、融入更多祝福寓意的“长命缕”,想象着孩子归来时为他系上的场景。
玄机终现
就在国丧期的第七日深夜,万籁俱寂,连哀哭都渐渐平息,只有风声掠过宫殿檐角。云澈如同往常一样,凝神静气,引导星辉之力。这一次,她并非沿着固定的星轨,而是尝试模拟那夜感应到的、来自五台山方向的、那股阴冷恶意能量被她的守护星辉驱散时产生的某种能量共振频率!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的猜想,源于母亲守护孩子的本能与星辉之力的奇妙结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m.2yq.org)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