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澈心中一动,“她”?不是良太妃?还有别人?她不动声色,继续施加压力,声音更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她’是谁?良太妃已死,因果已了。但真正的债主,还在暗中看着。你若不说出实情,化解这段孽债,那反噬之力,下一个找上的,就是你。哀家或许能帮你一二,但需你真心悔过,指出元凶。”
宁太妃浑身剧烈颤抖起来,老泪纵横,心理防线彻底瓦解,断断续续地哭诉起来。原来,指使她藏匿厌胜之物的,并非已死的良太妃,而是另一位平日里看似慈眉善目、与世无争的老太妃——居于寿康宫最深处、辈分极高的 恭太妃!恭太妃许诺她,只要办成此事,便可保其娘家侄孙前程,并助她晚年安宁。良太妃似乎也参与了其中,但具体细节宁太妃并不清楚,只知良太妃死后,她日夜惊恐,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恭太妃!云澈心中巨震。这位太妃是康熙早年的一位妃嫔,出身不高,但资历极老,平日深居简出,吃斋念佛,在太妃中颇有声望,连裕亲王对她都礼敬三分!竟然是她?!这幕后黑手藏得如此之深!
得到了关键口供,云澈不再多言,安抚了宁太妃几句,便转身离开了房间。门外,裕亲王的心腹太监早已等候,云澈将恭太妃之名低声告知,并强调宁太妃已崩溃,口供可信。
裕亲王得知竟是恭太妃,亦是震惊不已,但宁太妃的口供与搜出的物证形成链条,由不得他不信。他立刻调动绝对亲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恭太妃及其宫中所有人马,进行秘密搜查与审讯。
这一次,在有了明确目标和心理优势的情况下,审讯进展顺利。虽未在恭太妃宫中直接搜出更多厌胜之物(显然她比宁太妃谨慎得多),但其身边心腹老太监受不住拷问,最终招认,指使宁太妃藏匿布偶、并利用良太妃之死制造恐慌以掩盖真相的,正是恭太妃!其动机,竟是因其娘家在前朝党争中失势,心怀怨恨,加之受人蛊惑(老太监语焉不详,似有更深的隐情),意图以邪术动摇国本,报复皇室!
案情似乎水落石出。裕亲王震怒之余,亦感后怕。他雷厉风行,以“巫蛊诅咒,谋害圣躬”之重罪,将恭太妃及其主要党羽秘密处决,宁太妃亦被赐白绫自尽,相关涉案宫人或处死或流放。一场可能动摇宫廷根基的巨大风波,被以铁血手腕迅速平息。对外则宣称恭太妃、宁太妃因病暴毙,厚加安葬,以维护皇室体面。
经此一役,云澈的威望与在裕亲王心中的分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因为她再次展现了“神异”的洞察力,更因为她在此事中表现出的冷静、果决以及对局面的精准把控能力,俨然已成为稳定后宫、甚至影响前朝决策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裕亲王在处理后续事宜时,诸多细节都会主动征求她的意见,态度愈发恭敬。
承乾宫内,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云澈抚摸着手中似乎更加温润的玉牌,心中却并无多少轻松。恭太妃的动机,那个老太监语焉不详的“受人蛊惑”,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还有良太妃真正的死因,真的只是灭口吗?那血色符咒的阴影,虽然淡去,却并未完全消散。她感觉,揪出恭太妃,或许只是斩断了一条伸向胤禛的毒藤,但培育这条毒藤的土壤——那些深埋于前朝后宫、盘根错节的恩怨与野心——依然存在。
就在她沉思之际,铃铛儿悄声进来禀报:“娘娘,太皇太后宫里的苏嬷嬷来了,说太皇太后听闻近日宫中事多,心绪不宁,请太后娘娘得空过去说说话,宽慰宽慰。”
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这位历经三朝、地位尊崇无比的老祖宗,平日几乎不理世事,此刻突然相邀?云澈的心微微一紧。这看似寻常的关怀背后,是否也暗藏着某种深意?新的波澜,似乎又在不经意间悄然泛起。
喜欢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m.2yq.org)药医大清:贵妃她只想寿终正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