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收到那个包裹时,正是江南梅雨季节最潮湿的傍晚。快递单上的寄件人一栏被墨水晕染得模糊不清,只有收件地址龙隐山考古研究所几个字清晰可辨。
龙隐山?李默皱眉自语。那座荒山位于安徽与江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关于龙脉的传说。作为民俗学研究者,他对这类地方格外敏感。
包裹沉甸甸的,拆开层层牛皮纸后,露出一只青铜匣子。表面布满铜绿,却难掩其上精细的饕餮纹饰。李默小心翼翼地打开匣盖,一股霉味扑面而来——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手稿和一张黑白照片。
手稿是用繁体字书写的,字迹潦草,似乎是在匆忙中记录下来的。李默快速浏览了几页,心跳不由加速。手稿记载了1953年一支考古队在龙隐山发现的古墓,以及墓中那具被称为的奇特尸体。
龙骨并非真龙,而是一种远古爬行动物化石与人类骨骼的结合体...李默喃喃自语,手指轻抚照片表面。照片中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墓室,中央躺着一具奇特的尸体:上半身似人,下半身却覆盖着青黑色鳞片,形如巨龙。
翻到最后一页,李默看到一行血红色的字迹:龙尸现世,天劫将至。若有人见此信,请速毁之。龙脉已动,百年轮回,不可逆转。
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整间书房。李默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他本该将这不祥之物丢弃,但作为研究者的好奇心驱使他继续探索。
第二天清晨,李默收拾行装,带上手稿和照片,踏上了前往龙隐山的路途。
第二章:山村异象
龙隐村坐落在龙隐山脚下,已有数百年历史。李默到达时,已是正午时分。村子异常安静,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几位老人坐在屋檐下,目光呆滞地望着外来者。
请问,这里是龙隐村吗?李默向一位佝偻老者询问。
老人点点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你是来做什么的?
我是民俗学研究者,听说这里有座古墓,想做一些考察。
老人的表情立刻变得紧张:没有那回事!这里没有什么古墓!说完转身走进屋内,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李默困惑地环顾四周,注意到村口的古槐树上挂满了红布条,树下还有几堆燃烧的纸钱。一阵风吹过,纸灰飘散在空中,形成诡异的图腾。
找了一家尚在营业的小旅馆住下后,李默开始研究手稿和照片。手稿中提到,1953年的考古队由七人组成,在山中发现了一座从未记载的唐代古墓。墓门上刻有奇怪的符文,队员中一位懂风水的老人断定这是镇龙穴,一旦开启,必有大祸。
然而,贪婪驱使队员们打开了墓门。墓室内壁画描绘了一条巨龙与一位道士搏斗的场景。最令人震惊的是,墓室中央的石棺中躺着一具半人半龙的尸体,龙尾与人体相连,青黑色的鳞片覆盖全身,却无腐烂迹象。
手稿详细描述了当时发生的事:当第一位队员触碰尸体时,它的眼睛突然睁开,口中发出低沉的吼声。紧接着,墓室开始震动,墙壁渗出鲜血。随后,七名队员无一生还,全部表现出极度恐惧的表情,仿佛见到了什么超乎想象的存在。
唯一幸存下来的领队王教授在笔记中写道:龙骨非尸,乃龙魂容器。百年一醒,遇血而活。山中龙脉已醒,天机将变。
李默合上手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他需要更多信息,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寻找当年考古队的遗址。
夜深人静时,李默被窗外的声音惊醒。透过窗帘,他看见十几名村民举着火把,沉默地走向村子后面的山丘。他们面无表情,步伐机械,如同提线木偶。
好奇心驱使李默悄悄跟随。村民们来到一座小山前,开始挖掘。月光下,李默看见他们挖出了一个石匣,村民们围成一圈,口中念念有词。
突然,石匣裂开,露出刺目的蓝光。村民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龙爷苏醒!
李默惊恐万分,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村民们立刻警觉起来,转身向他走来。李默转身就逃,听到身后传来低沉的吼叫声。
第三章:山中秘闻
李默慌不择路地在山中奔跑,直到确定甩掉了村民才停下来喘息。他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龙爷?村民们称呼那东西为?李默不解,这与他了解的中国龙文化完全不符。龙在中国是祥瑞的象征,怎会被人如此敬畏?
天色渐亮,李默决定返回村子寻找线索。路过村口古槐树时,他注意到树干上刻着奇怪的符文,与手稿中描述的墓门符文一模一样。
回到旅馆,李默试图查找关于龙隐村的资料。旅馆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见李默在翻阅资料,主动搭话:外乡人,找什么资料呢?
我在研究龙隐山的历史。听说这里以前有座古墓?
老板的表情立刻变得警惕:没有的事,从来就没有什么古墓。
可我昨天看到村民们在挖什么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2yq.org)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