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白大褂与调色盘
消毒水味混着厨房飘来的山药排骨汤香,林晚星蹲在程野公寓的地板上整理散落的色卡本,指尖刚触到那页画着「雾紫色防撞条」的手稿,玄关突然传来钥匙转动的声响。她抬头看见穿浅灰羊毛开衫的中年女性站在门口,鬓角微白的卷发梳得一丝不苟,左手提着印着医院logo的帆布包——和程野同款的旧款包型,边角磨得发毛。
「阿姨好,我是晚星。」她慌忙起身,后颈蹭到了堆在沙发上的《儿童心理学与空间设计》,书脊上的医院图书馆标签还没撕。程野母亲的目光扫过满地摊开的图纸、茶几上摆着的潘通色卡转盘,最后落在她手腕上未洗净的钴蓝颜料渍,镜片后的瞳孔轻轻缩了缩。
「程野说你在准备投标文件。」母亲换鞋时特意把真皮单鞋尖对齐鞋柜边缘,动作和程野整理白大褂口袋时如出一辙,「儿科病房改造这种项目,医院更倾向于和有医疗空间设计资质的公司合作吧?」她指腹划过餐桌上摊开的《医用材料安全标准手册》,封面上贴着林晚星用便利贴写的「防撞条需通过ISO 认证」,「听说你还在接咖啡厅和甜品店的单子?」
微波炉「叮」的一声打破沉默。林晚星刚热好的蓝莓山药泥在玻璃碗里颤巍巍的,是上午去病房时跟辅食区护士学的做法。程野母亲盯着她系着卡通围裙的背影,突然开口:「他小时候总把解剖图谱藏在素描本里,说将来要当能画人体的医生。」不锈钢汤勺碰着瓷碗发出轻响,「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帮某个总把锁骨画成直角的小姑娘改作业。」
玄关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程野的白大褂还沾着儿科门诊的苹果泥印记,额角沁着细汗:「妈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周末——」
「来看看你最近值夜班是不是又吃泡面。」母亲转身时从帆布包掏出真空包装的酱牛肉,顺带带出一本翻旧的《实用儿科护理手册》,封二贴着程野初中时的照片,穿白衬衫的少年抱着素描本站在医院花园,身后是开得正好的蓝雪花。林晚星认出那是她工作室窗外的同款植物,忽然想起程野说过,母亲退休前是医院感染科的护士长。
三人围坐在铺着医用蓝桌布的餐桌旁,排骨汤的热气模糊了程野母亲镜片上的反光。「上个月你爸住院,同病房的陪护家属抱怨床头灯太刺眼。」她用公筷给林晚星碗里夹山药,动作精准得像在操作无菌镊子,「后来护士换了带防眩光罩的灯,家属说终于能在孩子睡后看会儿书——这种细节,比墙上画多少星星都实在。」
林晚星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瓷碗边沿的防滑纹,那是她上周在建材市场特意选的医疗级餐具。「我在方案里加了可调节角度的阅读灯,隐藏在床头板的星空图案里。」她翻开手机相册,调出3D建模图,「每个床头都有温奶器专用插座,高度1.2米,刚好避开孩子够到的范围,旁边就是紧急呼叫按钮,用婴儿蓝和浅橙色区分功能区——橙色是程野说的,能刺激视觉发育但不刺眼。」
程野母亲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两秒,落在「陪护床折叠扶手防夹手设计」的细节标注上。阳台的蓝雪花被风吹得轻晃,林晚星忽然想起今早患儿家长李女士塞给她的联名信,牛皮纸袋上歪歪扭扭写着「给会画星星的姐姐」。她刚要起身去拿包,玄关突然传来急切的敲门声。
「林设计师!」王姐的声音混着婴儿的啼哭透过防盗门,「2床小宝的妈妈带着好几个家长来找你,说要在方案评审前送点东西——」
程野开门的瞬间,穿卫衣的年轻妈妈抱着裹着卡通包被的婴儿挤进来,身后跟着三四个拎着手工饼干罐的家长。李女士把装裱好的儿童画塞到林晚星手里,画纸上是戴着护士帽的兔子和拿画笔的星星,角落用蜡笔写着「谢谢姐姐让病房变甜」。另一位父亲掏出手机,展示着家长群里上百条支持留言:「我们问过装修公司,只有林设计师的方案考虑到了雾化机的摆放高度」「防撞条的弧度连我家多动症儿子都没磕到过」。
程野母亲的手在桌沿轻轻一颤。林晚星注意到她盯着李女士怀里婴儿时,瞳孔微微收缩——那是典型的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状态的习惯。婴儿包被上别着的,正是她设计的可拆卸卡通身份牌,淡绿色底纹印着防过敏提示。「这些天我们发现,孩子看见病房的星星墙就不哭了。」李女士抹了把眼角,「原来以为搞装修就是刷墙,没想到每个颜色、每个拐角都藏着心思。」
家长们离开时,程野母亲默默翻看着林晚星递给她的方案书,在「陪护区人体工程学数据」那页停住——每页边角都贴着程野用红笔标注的「本院护士平均身高162cm」「患儿家长抱婴平均重心高度95cm」。阳台的蓝雪花不知何时被程野移到了餐桌旁,藤蔓在暖光台灯下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他昨夜在图纸上画的轮椅通行弧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里的细水流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时光里的细水流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