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第一个清晨,青石板上结着层薄霜,像撒了把碎钻。林阿姨蹲在灶台前捅炭炉,火星子“噼啪”蹦起,烤得挂在檐下的玉米棒子轻轻摇晃。朵朵举着冻红的小手凑过来,鼻尖凑近炭炉上的铁皮桶:“妈妈,烤红薯什么时候能好呀?”桶壁上的焦香混着红薯的甜腻漫出来,在晨雾里勾出条金黄的线。
“再等等,”林阿姨往炭炉里添了把松针,青烟裹着松香腾起,“得让红薯在热灰里慢慢煨,皮烤得焦黑了,里头才淌蜜。”她揭开陶瓮,取出昨晚腌的糖炒栗子,深褐色的外壳裂开小口,露出金黄的果肉:“等会儿给陈老爷子送些去,他说最近腿疼,吃些温补的好。”
程野的竹编棚飘出潮湿的竹香。他正对着半人高的毛竹发愁,竹节处鼓着个拳头大的瘤疤,篾刀划过时总被卡住。双胞胎抱着堆霜打过的柿子跑过来,果皮上的白霜在晨光里闪闪发亮:“程野哥哥!青柠姐姐说要用柿子单宁染布,这些硬邦邦的生柿子能不能编进竹篓里?”
青柠的染坊传来“咣当”一声,小芽举着摔碎的陶碗苦着脸:“刚滤好的柿子单宁液全洒了……”青柠却笑了,捡起半颗滚到脚边的生柿子:“正好,用这个擦竹篾的瘤疤。”她把柿子切开,橙黄的果肉在竹节上反复擦拭,单宁液渗进木纹里,竟把突兀的瘤疤染成了琥珀色的云纹。“这样一来,”她摸着竹篾上天然的花纹,“倒像是老匠人故意留的巧思。”
老赵的三轮车“咯吱咯吱”碾过巷口,车斗里堆着台掉漆的蝴蝶牌缝纫机,皮带早已发硬,针板上结着层黑亮的机油垢。“废品站收的,”他拍了拍机身,铸铁底座上的牡丹花纹还隐约可见,“王老头说这是五十年代的老货,皮带轮还能转,就是缺个压脚。”李老师推了推眼镜,从帆布包里翻出本包着牛皮纸的《机械维修手册》:“我记得供销社老周头会修这个,等会儿骑车去请他来看看。”
陈老爷子的地窖门又“吱呀”打开,这次抱出来的是个藤编的针线筐,边角磨得发亮,里面躺着半团靛青色的毛线。“老太婆临终前没织完的围巾,”他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毛线,“那时候她总说,巷子里的秋风比别处锋利,得给每个孩子织条围脖。”朵朵凑过去,发现围巾角上还别着朵干枯的桂花,丝线在毛线间若隐若现:“爷爷,我帮你织完好不好?青柠姐姐说靛青色配桂花黄最好看。”
巷口的老槐树飘下最后几片槐叶,却见青柠搬来架梯子,往枝桠间挂起串霜打过的柿子。浅橙色的果实衬着灰青色的树枝,倒像是谁把秋阳串成了灯笼。“这是给过冬的鸟儿留的,”她系紧最后根麻绳,“去年冬天有只斑鸠撞在晾衣绳上,今年给它们备些口粮。”程野站在梯子下扶着木架,竹篾编的护膝蹭到树干,竟留下道淡淡的桂竹香。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巷子,林阿姨的炭炉旁围了圈人。老赵蹲在地上给缝纫机上机油,金属部件转动的“咔嗒”声里,李老师举着放大镜研究针板上的刻字:“‘上海缝纫机厂’,这可是老牌子。”陈老爷子往炭炉里添了块桂花炭,甜香混着机油味,竟成了种奇妙的冬日气息。朵朵把烤好的红薯分给大家,焦黑的外皮剥开,金黄的果肉冒着热气,滴在青石板上的糖汁瞬间凝成晶亮的琥珀。
青柠的染缸里浮着几片柿子单宁染过的竹篾,浅褐色的纹路在水中舒展,像极了老槐树的年轮。她把程野编到一半的烘笼浸进染缸,篾片吸饱了单宁液,渐渐变成温润的茶褐色:“等干了在里面垫层桂花炭,”她指着烘笼内侧编的空心花纹,“热气透过这些花眼冒出来,能把桂花香烘得满巷子跑。”程野忽然想起什么,从工具箱里翻出枚旧铜扣,扣面上的缠枝纹竟与陈老爷子的紫铜香炉如出一辙。
暮色漫起时,缝纫机终于“嗒嗒”转动起来。林阿姨找出块桂花染的布料,裁成小方巾给大家做圣诞礼物。朵朵举着没织完的围巾跑过来,靛青色的毛线在针间穿梭,竟比机器织的还要密实。陈老爷子望着跳动的炭火,忽然低声哼起老伴当年常唱的童谣:“烘笼暖,柿子甜,霜花落在竹篓边……”火星子溅在他鬓角的白霜上,倒像是岁月在轻轻眨眼。
老赵把修好的缝纫机搬到青柠的染坊,铸铁底座擦得锃亮,牡丹花纹被蜂蜡养得油光水滑。他往抽屉里塞了包桂花炭:“夜里踩缝纫机时烘脚,别让老寒腿钻了空子。”小芽在缝纫机旁挂起程野编的竹灯笼,暖黄的光映着染好的柿单宁布料,竟比夕阳还要温柔几分。
巷口的烤红薯摊亮起灯盏,林阿姨把最后几个红薯装进程野编的竹篓,篓底垫着陈老爷子给的桂花炭,热气裹着甜香漫出来,引得路过的野猫都停下了脚步。朵朵把织好的围巾递给陈老爷子,靛青色的围巾角上,绣着朵用金粉勾边的桂花——是双胞胎偷偷用染液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里的细水流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时光里的细水流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